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人物|让树根化腐朽为神奇的高学红

2019-08-29 22:39
来源:大河客户端

“笃笃笃、嚓嚓嚓,笃笃笃、嚓嚓嚓……”

8月27日黄昏时分,在博爱县鸿昌街道四街的一座小楼顶层传来刻刀雕刻木头的声音,低沉的敲击声时断时续。一位花甲之年的长者紧握手中的刻刀,目光炯炯,在一个红乔木树根上雕凿。这一刻,汗水浸湿了衣衫,老人沉浸其中,时光仿佛静止了。

他叫高学红,中国根雕协会会员,河南省根雕协会常务理事,博爱县根雕艺术协会会长,尽管双鬓微白,但一提起根艺却依然神采奕奕,风姿不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别人视树根为废柴,我视为黄金,别人看到麻烦,我看到欣喜若狂,这就是爱好的力量。”高学红坦言。

高学红自幼酷爱绘画,8岁师从博爱县文化馆美术师路殿中,苦练国画、素描多年,被称赞为“笔精墨妙,意到笔随”。投笔从戎后,他更是部队里的“文艺尖兵”,把连队的墙体绘画、板报宣传等工作搞的有声有色,数次获得师级战士文艺创作奖。

退伍后,高学红机缘巧合下接触了根雕,从此他的生命便紧紧和根雕缠绕在了一起,并立志在树根里“淘宝”。

为了学习根雕,他走商场、逛书店,购买了《钟馗》《达摩》等国内外根雕书籍,潜心钻研,从最初的简单临摹,到后来有自己的创作思路。与此同时,高学红还带着作品自费赴浙江、福建参加根雕展,遍寻名师,苦练基本功,吸纳南方根雕细腻柔美的特点,自成一家,尤善鲤鱼、人物等题材的创作。

“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必须选择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的木材。选材就像选媳妇,不能有丝毫马虎!为了寻觅合适的材料,在市场上一逛好几天是家常便饭,找到了简直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呀!”高学红说。

说话间,他分享了正在创作、为国庆70周年准备的作品——“古今”。该作品的上面是一群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下面是疾驰的“和谐号”列车,再加上原生态的树瘤点缀,整个作品大气磅礴、浑然天成!既展现了中国国力的强盛,也歌颂了中外友好交流的传统。

天道酬勤。经过高学红艰辛努力和执着追求,最终在树根里淘出了金。

他创作的《连年有余》《劲牛》《和气生财》分别获得河南省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根艺奇石精品展金奖。2013年11月,在中国第十五届根艺石艺博览会中,《蛟龙出海》荣获中国根艺最高奖“刘开渠根艺奖”铜奖。

同时,他撰写的理论文章《根艺创作艺术应高于自然》被收录在《根艺美术理论探索与实践》中,《河南根艺集》中也收录有他的多幅作品,就连牙牙学语的小孙女朵朵也会竖起大拇指炫耀:“爷爷做得真棒!”

一双巧手,变废为宝;一墩根树,淘出黄金;一颗痴心,结下硕果。正是因为有了像高学红这样心无旁骛的“匠人”,根雕技艺才得以大放异彩。可喜的是,近年来博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根艺发展的有力举措,县里成立了民间艺术家协会,在册的有35人,根雕艺人也开始广纳门徒……

腐朽的树根淘出了黄金,古老的根雕焕发了生机,高学红看到了希望,不足50平米的屋顶既是“露天”的工作室,又是他梦想起航的始点。他痴心为根艺,怀揣着梦想,以夕阳的余热,坚定地迈向远方。

责任编辑:刘一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