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倔女争气甩“穷帽”,主动退出贫困户

2018-11-16 10: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余汉芬当年迫于生计从河南柘城远嫁到陕西黄陵,结过3次婚,两任丈夫病逝,生过4个孩子,大儿子19岁时因事故死亡。无情的岁月在这个68岁的农妇脸上和手上刻下了一道道折皱,将她的头发染成灰白,经年的劳作使她手上的关节变得粗硬。

余汉芬又是个倔强而开朗的女人,从不向命运低头。接受了3年多的精准扶贫帮扶之后,去年5月,在村委会组织的评议会上,她第一个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轰动了全村。

“该退了!收入够了,贫困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俺也不好意思再戴了。”余汉芬笑着说。

坐在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马路边宽敞明亮的新房里,余汉芬拉着县委干部张高侠的手,打开了话匣子。

多年来,没有住所的余汉芬一家租住在村里人不要的危旧窑洞里。后来窑洞塌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搬到了村里废弃的小学校舍,一住就是5年。

为了全家能过上好一些的生活,余汉芬开始种菜卖菜。种菜是个苦活,通过没日没夜地劳作,她攒下两万元钱。没承想几年前和老伴相继发生脑梗,住院治疗不仅把积蓄全搭进去了,还借了7000元。不幸的是丈夫偏瘫失去劳动能力,还好自己没留下后遗症,但家里断了经济来源。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成了村里出名的贫困户。

“苦的时候,家里没有一点油星,连着吃了20多天的白水煮洋芋。娃娃哭啊,吃不下饭,说妈你能不能去问别人借一碗油……”余汉芬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日子再苦再穷,也要想办法过啊。前些年,俺找到张湾的一个养鸡场,在那里问人家要了8只小鸡,人家还给了俺几个鸡槽。从那以后俺开始养鸡,慢慢养到20多只,再后来有七八十只。”余汉芬的勤劳,使家里的经济又有了转机。

余汉芬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2015年,她下决心修建新房。她东挪西借,拿着政府补贴的1.28万元和一点积蓄就动工了。村委会知道她家困难,组织干部、村民和建筑队给她包工包料,在赊账的情况下盖起了两层新楼。

“房子还欠着建筑队近5万元钱,人家从来不催,只说你有就还点。快了,估计明年就能还清了。”余汉芬一脸轻松释然。

2016年,陕西省军区扶贫工作队进村。扶贫干部在走访中得知她有养鸡的经验,又吃苦耐劳,于是投入了7万多元帮她在房子旁边的空地上盖起了一间鸡舍,并买来了500只鸡苗。那段时间,村里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经常上门帮忙,抹水泥、修仓库、安鸡笼,给鸡舍通电。

“现在有600多只鸡,还有一群鹅,每天能捡200多只蛋,一个蛋卖1块钱,一天就是200多元。”余汉芬说,她家的土鸡蛋叫“老余土鸡蛋”,用草、玉米、面包虫和菜叶喂食,因为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有了固定的客户,余汉芬也有钱还债了。

倔强而能干的余汉芬在养鸡之余,还响应村里的号召,种上了3亩秋葵,榨了370斤油,并加入了桥兴农机种养殖合作社,到年底拿到1000元的分红。

当年的3月,她儿子在扶贫工作队的介绍下,到了北京一家天然气公司上班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

“现在日子过美了,家里买了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想吃啥吃啥。”余汉芬说,“俺就要求退出贫困户,自己退,也该退了。说啥再也不能拖累政府,麻烦帮扶俺的干部。”

随着生活的改善,余汉芬的新家装上了地暖、太阳能热水器和浴霸,冰箱里也被肉蛋菜填满,客厅里还摆上了十几盆自己养的花草。

因为日子穷,余汉芬嫁到陕西之后40多年都没好意思回河南老家。

“人要面子,争的是口气。现在不当贫困户,心里舒坦多了。”余汉芬说,“儿子在北京买车了,今年俺一家开小车回老家过年,给俺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捎上20斤核桃。哈哈哈……”

余汉芬的笑声弥漫整个屋子,欢乐感染了所有人。


责任编辑:刘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