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不畏难、不畏烦、不畏苦”——记“80后”扶贫干部李朝阳

2018-07-16 09:13
来源:新华社

“国家有好政策,扶贫干部只有主动作为、处处留心,才能让政策落地富民!”安徽省石台县河口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朝阳说。

这个从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下派皖南山区的“80后”,以“不畏难、不畏烦、不畏苦”的精神,深受群众赞誉。

取信于民:解决难题、夯实基础

石马塘是河口村17个村民组之一,距村部6公里,但过去只通山路,运毛竹只能肩扛,小孩上学难,老人看病难。

2014年10月,李朝阳上任后第一次走访,一位妇女当着他面说:“村干部换了多少茬,路再修不好,你别来了!”

必须取信于民。李朝阳一边争取项目,一边组织勘测,并做好征地补偿协调工作。2016年,投资100多万元的石马塘公路开工,去年,世代困扰村民的“行路难”终于解决。

“不畏难、不畏烦、不畏苦,是扶贫干部的基本素养。”李朝阳说。

他到村4年,率领干部群众新建河口、拓宽道路17公里,建桥6座,建拦河坝4座,修渠5公里,还实施了1条小流域治理,夯实了当地基础设施。

脱贫致富:科学运筹、升级产业

脱贫致富需好产业。李朝阳调研发现,村里传统产业木耳有不少弊端:一是需使用大量木屑,违背国家禁伐政策;二来只能靠晒干,易霉变,收益低。

他规划产业升级三步走:第一步,改种好入门、周期短、见效快的平菇;第二步,改种平菇为香菇,可烘干、保质久、价钱高;第三步,打富硒农业牌,创品牌搞电商。

“产业扶贫应该把集中规模化和分散因户施策相结合。先搞‘短平快’的,提振群众信心,再逐步升级成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李朝阳这样思考。

李朝阳大学毕业后进机关,并无生产经验,他坚持边干边学:没技术,请专家;没资金,报项目;没销路,跑市场。

从食用菌到生态米、富硒茶,河口产业升级搞得有声有色。到2016年贫困户从141户减至10户,贫困发生率降至1.7%。

“以前我很消沉,李书记来了后,日子好起来了,人的精神也好起来了!”村民夏光和说。他原来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仅种香菇就超过3万元,去年还盖了新房。

“手印”情深:不负使命、“请战”决胜

目前,河口村还有7户百姓未脱贫,共同点是因伤病致贫、家庭负担重、劳动力不足。

“我们不能坐等国家兜底!”李朝阳为这7户人家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有生态农业、光伏发电,也有扶贫车间、教育扶智等。

对于河口村实现全部脱贫,李朝阳充满信心。现在,他考虑更多的是扶贫成果是否稳固,乡村振兴的路该怎么走,如何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自2012年下派以来,李朝阳已在淮南市杨镇村、池州市河口村干满两届。但去年10月,面对289名群众的“红手印”深情挽留,他写下《请战书》申请再干一任。

“这里有刚起步的事业,还有待啃的‘硬骨头’,最难舍的是群众的认可和感情,这是对一名党员最大的褒奖!”他说。

责任编辑:刘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