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留住文化遗产的“源头活水”,让“中国风”吹向世界

2023-01-05 19:09
来源:瞭望智库

传统非遗缫丝技艺所获蚕丝如何变身为新医疗科技材料?龙泉青瓷从日常器皿化身宏大建筑,从生活场景移入传世工程,传承千年的龙泉青瓷如何实现无限可能?12月30日,泸州老窖1952独家冠名的央视一套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迎来首播,透过非遗的传承创新展现新时代的中国面貌,致敬非遗创新的历史基因、活态传承,讲好非遗传承的匠心故事。

图片

近些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些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智慧结晶,也是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文化意识。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这是时代给予的命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遂时新”,文化保护不仅要保护好“源头活水”,更要让其润泽的土地上绽放出时代新的花蕊。如何把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一代又一代泸州老窖人的创新探索从未止步,泸州老窖1952与《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的合作,正是泸州老窖针对非遗保护作的创新性尝试。节目用沉浸式体验和真实互动,全景展现祖国深厚绵长的非遗文化之脉和繁华蓬勃的非遗创新应用景象,还将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呈现一场场非遗创新秀演,在一舞一曲中阐释非遗所蕴含的东方生活美学。近年来,泸州老窖不断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接力传承、开拓创新,使非遗更好地从“历史”融入“未来”,实现其当代价值,真正做到了“引源头活水入良田”。

1

守住“源头活水”

《说文解字》认为,“活”本义指水流声,后因水流而引申为活动之意,后又因活动之义引申为生存有生命。《广韵·末韵》中说“活,不死也。”中国历史文化像水流一样源远流长,守住文化遗产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流就能滋养万物。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下营沟21号坐落着4口拥有449年历史的古老酿酒窖池,名曰“温永盛”。现如今这里的匠人依旧延承古法酿造技艺,“温永盛”老窖依旧每年产出白酒。一口口古窖池,流淌的不仅是琼浆玉液,更是远去的旧时光。

图片

公元1324年,元朝人郭怀玉发明了甘醇曲,中国最早的大曲酒从泸州开始流芳数百年。200多年后的公元1573年,泸州城里酿酒业盛行,明代人舒承宗筑起一方方窖池,将浓香型白酒酿制技艺推向大成。时光流转,历经数百年岁月沧桑的古窖池和古酿造技艺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中国白酒酿造的重要文化遗产传承。449年传承至今不间断使用,泸州老窖的老窖池是中国传统制造业不断演变的真实现存案例;698年传承不间断的酿造技艺实则是中国酿酒文化演变的一个侧写,堪称中国制造业史上的活化石,被称为“活态双国宝”。

历经数百年,多少次时代变迁,泸州老窖的匠人们是如何守住这一泓“源头活水”,让酿造技艺、老窖池“活态双国宝”一直延续至今的?

据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口承的文化,也就是说,它的基本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的群体(族群、社区、聚落)中得到传播和传承,绵延不绝,世代相传。

实际上,泸州老窖以严密的传承人制度,悉心保护、传承、发展着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技艺流传至今,离不开24代泸州老窖酿酒人秉承匠心精神以“师徒相承、口传心授”;持续449年不间断使用至今的国宝窖池群,离不开泸州老窖从上世纪开始对文物的保护和基于窖池的研究工作。

图片

传承数百年,使用不间断,技艺不失传,让“国宝”“活着”就是对历史与文化最好的守候和敬畏。泸州老窖的匠心酿造和文化传承,为泸州的酒平添了许多厚重感,这是中国白酒酿造史上的一个奇迹。

2

让文化遗产“遂时而新”

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千百年的智慧沉淀,是国家历史文化血脉所在,传承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内生动力。不得不说,一些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它们在每一个历史节点、时代都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不断积攒活力,顺应时代变化。

不仅让文化遗产“活下来”,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让文化遗产在这个时代“活起来”,让文化遗产“遂时而新”则应该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的使命与责任。

今年3月4日,在酒城泸州的凤凰山麓,2022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和往年一样选择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举行。封藏大典上,声声古乐,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人以传统礼仪祭拜先祖,感恩祈福,表达了泸州老窖酿酒人传承酿制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匠心。

图片

这种富有仪式感的方式,表达了现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遵循和敬畏。泸州老窖以庄严肃穆的祭祖仪式、传续仪式、春酿封藏仪式表示对农耕传统、自然酿造的坚守和虔诚,这是极为典型的中国文化叙事,同时也通过隆重的仪式,表达对于坚守文化传承的庄严承诺,同样教化后人。

泸州老窖以封藏大典为圆心,不断完善传承仪式和传承体系,增加历史感和厚重感,激起人们保护和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大量的媒体传播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做好了文化的传播。

传承体系建设仅仅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其中一环,泸州老窖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早在1993年,四川省政府文化厅就将泸州老窖池核心区域划为重点保护区域,泸州老窖在1995年就投入1000多万元对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酿酒作坊进行修缮,并修建酒史陈列馆,展出大量图片、资料、实物。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泸州老窖每年都会投入专项维护经费,用于老作坊、窖池群及周边环境的整治、维护等工作。

1996年,国务院将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明代古窖池群颁布为白酒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创了中国文物保护在酒行业的先例;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泸州老窖百年以上酿酒窖池群、16个酿酒古作坊及三大天然藏酒洞,一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保护完整、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活态文物”;2018年,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先后入选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名单。

图片

与此同时,泸州老窖展开对于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工作。

泸州老窖以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泸州老窖·国窖1573研究院等为依托,从记录的角度对泸州老窖的历史、技艺、文化进行提炼,出版发行《可以品味的历史》《泸型酒技艺大全》等数百万字的研究资料。这些都为继承和发扬泸州老窖优秀文化基因奠定了良好基础。

泸州老窖为进一步挖掘白酒文化价值,担当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今年7月,泸州老窖发起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白酒专委会”)。据悉,白酒专委会围绕中国白酒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研究、保护、传承、转化和利用开展合作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白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

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使得文化遗产更好地造福当代,也能让文化遗产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中国应有的面貌。

3

让“中国风”吹向世界

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地影响世界,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文化遗产走出去,讲好中国文化遗产故事正当时。

常言道:“风过泸州带酒香”,这是世人给“酒城”泸州的盛赞。白酒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如今,随着泸州老窖的带动和努力,泸州的酒香已经向世界各个角落散发魅力。

近些年,泸州老窖着力打造“诗酒文化”形象,将中国文化典型代表的“诗”与“酒”相连,打造世界影响力。

自2017年起,每年金秋时节,各国诗人、学者、作家等文化名人齐聚中国酒城四川泸州,感受千年酒城的人文气韵,交流诗酒,共论文化。这是“酒城”泸州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诗酒文化盛事——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以诗会友,以酒为媒,随着诗酒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中外文化迅速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2017年,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启幕,美国桂冠诗人杰克·赫希曼、中国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等十余国诗人齐聚一堂,谈诗论道。

六年来,文化艺术周嘉宾阵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品种不断创新升级,共吸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国外诗人、5000多位国内文化名人、上千万名文学爱好者以线上形式参与其中,成为了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一大文化盛事。

连续六年承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老窖把中国的酒文化与文学、艺术搭载到同一平台,用全世界听得到、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和世界性传播。

不得不说,泸州老窖在世界领域传播的成功之道在于,他们找到了对话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今年年初,一档聚焦中国人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的文化科普类网络综艺《传家》全球上线,将泸州老窖作为主角,通过实地走访、劳作体验、“拜师”学艺等形式,深入了解白酒背后的历史底蕴、匠心匠人和代代传承之路,以中西不同视角感知、讲述泸州老窖酿酒技艺的师徒传承、酿造文化。

这无疑是一次新颖的尝试,以小切口讲述大故事,展示大文化。神秘的中国白酒酿造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以中西方不同的视角得以展示,让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不再是飘渺的年代数字,而是更真实地以技艺、故事的形式展示,《传家》似乎找到了传播中国文化遗产故事的流量密码。

图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一股“中国风”正在吹向世界。但“中国风”究竟是什么风?也许,是中国风度,中国风格,中国品味,也可能是酒风、文风、诗风、戏风……这样的风,将继续吹向世界。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