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扬子江药业:传承创新做足真功夫 探路中药高质量发展

2019-11-24 22:46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悠悠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传承者上下求索、砥砺前行,守卫着中华儿女的健康。如何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如何进一步擦亮中医药文化名片,切实把中医药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助力健康中国,是当前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成立于1971年的扬子江药业,从最初一家不足10人的镇办企业,如今发展到16000余人的民族医药龙头企业,这和它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不懈努力,将中医药经典名方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传承创新中做足真功夫,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中药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关系。

护佑百姓健康,坚守振兴中医药发展初心

扬子江药业最早由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的一个车间派生而来。在老职工们的回忆中,在厂长徐镜人带领下,他们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精神高涨。

1985年,产值做到了一千六百万。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的牌子第一次挂在了厂区门口。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市面上的板蓝根干糖浆被一抢而空。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上海申请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

那个春节,整个扬子江药业没有一位员工休假。他们昼夜不息地辛勤赶工生产,最终向上海输送了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此后,徐镜人“板蓝根大王”的雅号不胫而走。

扬子江药业以中药起家,板蓝根驰援上海一役,更加坚定了企业发扬光大中药文化瑰宝的决心。

研究发现,一些知名的老中医在长期问诊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良方,但因为药方没有形成固定方剂而使得受益的病患为数甚少。如何才能使这些药方更大范围地护佑百姓健康、造福更多的患者?徐镜人随即作出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名医名方。

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基础。徐镜人认为,中药创新,要善于向老中医的经典验方“取经”。“中医泰斗”董建华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中积累了一个治疗胃病的处方——“胃苏饮”。他数次北上,登门造访,最终以“挖掘中医药宝藏,解除大众疾苦,护佑人民健康”的朴实初心打动了董老。

董建华拿出用锦缎包裹的包袱放到徐镜人的手中,里面包裹的线装书,正是他集四十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历代古人成果,总结出的治疗胃病的验方。“希望你们抓紧时间,将其研制成新型胃药,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这是名医对徐镜人的嘱托。

1993年,在“胃苏饮”处方基础上研制出来的胃苏颗粒,成为扬子江药业开发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胃苏颗粒凭借现代化的工艺、独特的配方、确切的疗效,迅速受到患者和医药市场的青睐。

蓝芩口服液脱方于温病千年名方黄连解毒汤,该方主治湿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已有近1600年应用历史,其清热泻火解毒功效颇受患者推崇。苏黄止咳胶囊据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临床经验方开发,对症感冒后变异性哮喘和感染后咳嗽。百乐眠胶囊是出身中医世家的高鹏翔教授经过潜心研究,后合作开发出的专门治疗失眠,调养心神的纯中药制剂,现已成为主治阴虚火旺所致失眠症的绿色安全药物代表。

这些年来,扬子江药业传承振兴中医药发展的初心使命未曾改变。荜铃胃痛颗粒、双花百合片、柴芩清宁胶囊、青乳消颗粒、补肾润肺口服液、神曲消食口[W用1] 服液、散风通窍滴丸等一大批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陆续上市,为百姓带来健康福音。

质量引领创新,当好中药现代化发展先锋

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动力。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质量也是创新的基础。多年来,扬子江药业一直践行“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文化。“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这句标语不仅醒目地悬挂在扬子江药业厂区,更是融入到了每一位扬子江人日常工作中。

在扬子江药业,企业生产、科研、质量一线成立了100多个质量管理(QC)小组,常年开展质量提升、工艺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今年7月,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主办的第40次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上,有着行业QC“梦之队”之称的扬子江药业集团,以103项QC成果一等奖大满贯成绩,毫无悬念地再次勇夺全国医药行业质量评比“桂冠”,蝉联QC评比“十五连冠”。

如何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释放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扬子江药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徐镜人说。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强化中药品研发力量,扬子江药业于2009年成立中药研究院,现已拥有百余人的研究团队,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超过80%,并拥有4位院士作为智力支持,涵盖天然药化、制剂学、分析、药理、临床等各个相关专业。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循证医学和现代化科技的结合。扬子江药业十分重视中药循证医学证据,针对双花百合片、荜铃胃痛颗粒、香芍颗粒等上市产品,已启动多项中药临床研究,并推动建立了相应的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凭借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工作,扬子江药业陆续推动蓝芩、苏黄、双花等产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高质量中药的临床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标准是质量的保障,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扬子江药业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集团申报的“中药流程智能制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入选国家标准委“2018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该项目针对中药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研究,将形成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引领中药行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药材好,药才好。扬子江药业按照国家颁布的GAP规范要求,从源头把控中药材质量,建立中药材全流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来源可查、质量可控、去向可追。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调研,考察土壤、天气、环境等因素,寻找优质道地药材。目前,企业在陕、甘、川、渝、湘等地药材产区建立了板蓝根、黄连、栀子、黄芪等十多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9万余亩。

扬子江药业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开展药材基源的DNA条形码研究,建立种子分级标准,优种优育,建立种植、采收、加工、运输的标准规范,而且对部分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扬子江药业高度重视中药新药的研发,目前在研中药创新药项目达10余项,领域涵盖心脑血管类、内分泌类、妇科、儿科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

为全球健康产业贡献更多“扬子江智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能够增进全球人民健康福祉,还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促进交流互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全球发展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中医药更是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中医药向国际化迈步一直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中药与国际接轨方面,医药企业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们做了部分探路工作。”徐镜人说。

早在2010年,扬子江药业和欧洲药典委员会建立联系,参加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的研究工作,启动牵头承担15个中药材《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研究工作,其中水红花子、虎杖、鱼腥草、泽兰、蓼大青叶5个品种已载入《欧洲药典》,为中药标准国际化做出开创性贡献。

2015年,扬子江药业的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叶片双双通过欧盟GMP认证,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欧盟GMP认证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片生产企业。

“中药必兴,兴在龙凤堂”。近年来,杨子江药业集团倾力打造龙凤堂中药产业项目,专门从事中药大健康事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江苏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国家中药流程制造智能工厂新模式应用项目相继落户。龙凤堂集中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中心、新药研发中心,以及药材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立体高架库储存等多项技术,致力打造国内与众不同的中药智能工厂。

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龙凤堂打造成中药现代化的新标杆,开发、生产高质量中药新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获得感。”徐镜人说。

龙凤堂是通过科学化、智能化、现代化方法,赋予古老中药制造工艺新的活力,致力于研究出有确切疗效、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放心中药。扬子江药业的中药新品“散风通窍滴丸”,在治疗鼻炎领域独树一帜,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创新不泥古,发展不离宗。”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评价,“扬子江药业集团开创性地将散风通窍滴丸应用于鼻炎治疗领域,无疑是一种创新。”

2005年7月,扬子江药业集团胃苏颗粒进入新加坡市场,成为企业首个走向世界的中药产品。截至目前,扬子江药业已有58个中西药制剂出口至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蓝芩口服液、胃苏颗粒、黄芪精等10个中药品种已出口至俄罗斯、新加坡等国,提高了中药在出口国的美誉度与影响力,为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扬子江药业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把中药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向深入,不断推进科技研发创新,让全球消费者都能用上疗效好的中药产品,为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扬子江智慧。”徐镜人说。

责任编辑:马小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