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濮旭: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融底色

2020-09-23 13:04
来源:半月谈网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秘书长 濮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时光见证着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劈波斩浪创造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庄重宣布:“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

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追求小康生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不断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断提高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对亿万中国人来说,蕴含着千钧的力量,无穷的意义。全面小康,这是无数人用实干和奋斗,用汗水心血甚至生命铸就的新时代丰碑。服务和支持全面小康是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扎根于人民、扎根于全面小康社会的沃土,党的金融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基业长青。

高举新思想伟大旗帜让金融政治底色更加鲜亮

金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党在开创中国革命事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谋求国家繁荣富强的风雨历程中,党的金融工作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就是要求突出政治建设,用新思想厚植红色根基。金融系统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新金融发展的行动指南,铸入思想深处、融进行业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政治底色更加鲜亮。

要用新思想来认识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使我们的眼睛更明亮,思维更清晰,方法更精准。当今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潮多元多样,迫切需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金融业的意识形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已成为广大金融机构贴近市场、根植实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

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要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需要金融业不断提供相当深度和广度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正确的经营价值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对引导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实现共同富裕起着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不断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反复证明,不顾人民利益、背离实体经济、逃避社会责任的所谓金融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持续健康发展,还会在危机中失去生机。坚持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要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进一步发挥好金融作为资源配置枢纽的作用。资金分配的正确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经济社会良性发展需要金融有力支撑,在实现众多国家层面目标,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社会公众福利体系等方面,都需要金融资源高效地投向事关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和民生大计领域,解决好盘活资金存量,营造良好融资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创新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各项事业的发展解决好资金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文化,在走向“不让一个人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作为独特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发展资源,融入金融业改革发展全过程,成为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根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我国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方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导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信用金融,谱写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遵循金融发展规律,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健全金融法治,充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推进高质量发展,最终彰显金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宗旨。最近,中国银保监会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突出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本质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思想。

发展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行业深入精准扶贫脱贫第一线,取得了巨大成效。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了一批助减贫、惠民生、促增长的重大工程、骨干企业和扶贫开发项目。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使得对贫困户的金融供给更加精准有效,金融扶贫也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从而大大提高了金融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成效。

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融目标。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业态初级,“三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了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2020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季末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82万亿元,同比多增1.08万亿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金融的人民性,通过金融资本下沉,既为农村“输血”,缓解农村资金短缺问题,又为农村“造血”,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广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担责履职,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环境,自觉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融使命,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机构坚持回归本源,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努力实现经济金融健康发展。2019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较上年多增1.1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韧性明显增强,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证券行业总资产7.1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69%。民营企业贷款累计增加4.25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过55%,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将金融服务的职能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愿望结合起来。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助推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完善精准扶贫金融支持保障措施,持续完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注重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发挥普惠金融在社会治理中“可融合性”,坚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力求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金融服务难点,用金融赋能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实现金融企业商业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追求。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年代里,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银行金融业在巩固革命政权,发展根据地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和金融掠夺,以自己的财政金融力量支持革命战争,确保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新时代又赋予了金融使命新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也是迈向下一个宏伟目标的新起点,金融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无论是中流砥柱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还是众多各种类型的金融企业,都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和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勇向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永葆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社会效能,谱写金融事业发展新篇章!(来源:《金融文化》杂志2020年第4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