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教育>正文

如何收获世界五百强校友 ——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浙大经验

2018-05-11 15:12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张奇志 余靖静

浙江大学近年来加快国际化步伐,在位于上海、杭州之间的海宁市建设国际校区(又称国际联合学院),成功引进世界一流高等教育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学界普遍认为,对外合作高水平办学的浙大经验,对国内一流大学如何实施“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国际化战略的新空间

从浙大本部紫金港校区出发,沿沪杭高速北行一小时,即可到达占地1200亩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穿行在以砖红为主色调的古典风格校园建筑里,不时可见中英双语的学术海报,学术气息和国际氛围扑面而来。

“建设国际校区,是浙大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说,浙大于2013年2月作出这一决策,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当时考虑到国际校区需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薪酬体系与学术考核评价体系,营造新的学术生态,决定在浙大主校区外寻找空间。最终,国际校区选址海宁。

浙大是目前国内学科最齐全的大学,学校在规划迈向世界一流的路线图时明确:首先推动理、工、农等主流优势学科加快融入世界一流学术圈。相应地,国际校区选择的合作对象,也是爱丁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等可为浙大优势学科建设提供助推的世界顶尖大学。

2016年9月,国际校区开始面向海内外招生,浙大与爱丁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共同打造的两所联合学院,分别开设生物医学和工程学本科专业。双方共派管理人员,共组教学团队,共同制订并实施师资招聘方案,共同制定国际生招生策略和课程计划。

“本科生培养最能体现大学的声誉,因此,名校都特别在乎本科学位的颁发。”时任浙大副校长应义斌说,正是联合学院的深度合作机制使得合作方确信,中国本土的学生培养质量也有保证。因此,外方同意联合学院学生无需留学,毕业后中外高校均授予本科学位证书。

新教育的“国际实验室”

浙大国际校区建设,受到国内外高教界瞩目。一些在海外功成名就,教育情怀蜚声学林的学者,纷纷带着满腔热情前来加盟。

著名教育家、卸任香港大学校长一职不久的徐立之院士,婉拒其他机会,出任海宁国际校区首任书院院长。“我很赞赏这里的书院教育。”他认为,采取书院制培养模式,学生与资深导师、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同住在书院内,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将言传身教落到实处,可以营造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全职担任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执行院长的美国工程院院士菲利普·克林教授这样解释他来中国的理由:“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共同问题并无国界之别。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东西方高校的强强联合,共同探索新教育模式,培养融汇贯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愿意做的事业。”

先后担任四所美国高水平大学系主任的美籍农业工程学家丁冠中说,东西方教育各有优点,也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海宁校区是一个活生生的高等教育“国际实验室”,自己对加入这个充满希望的“实验室”感到兴奋。

打好中国未来这张“王牌”

与世界顶级大学合作的浙大,最大程度地引进了对方的教授团队、学生培养机制等核心教育资源,并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深度融合。浙大是怎么做到的?

应义斌说,当前,世界名校普遍有通过在国外办学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的愿望。浙大积极向目标学校的决策层展示中国的未来,“如果没有蒸蒸日上的国力,这些世界名校根本不会和浙大谈。”

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商学院之所以愿与浙大合作,是因为该校负责人认为,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校友。从中国的发展态势判断,未来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公司一定不在少数。到中国培养人才,为学校收获世界五百强校友的希望更大。

浙大校长助理、海宁国际校区党工委书记傅强说,过去两个世纪,德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先后影响了世界,21世纪影响世界的高等教育从哪里来?浙江大学希望在充分引进世界名校优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方融合的高等教育新模式。这也是浙大吸引国际一流高校的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