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学期,怎样上好劳动课?

2022-09-13 07:49
来源:半月谈网

新学年伊始,中小学课程迎来新变化。按照新课标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多种劳动技能将被纳入。曾经,劳动教育是插秧割麦、除草种树、值日做卫生等,新时代劳动教育又该怎么上?劳动课如何有料、有趣、有意义?听听一线教师、校长和专家怎么说。

向规范化课程体系发展

劳动教育对学校而言并不陌生。近年来,校园开心农场、厨艺风采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已进入中小学的校园生活。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校长欧阳玲说,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凸显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因地制宜细化相关课程体系建设。

在前期先行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各地学校正在积极开发适应时代需求的劳动课程。双十中学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学生需求制定劳动教育方案,目前已开发43门劳动教育课程,编写了4本校本教材。福州市以学区为单位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集体备课工作,组织收集优秀课程设计方案、课件及相关课程视频,形成资源共享包。

据了解,新课标对劳动课程内容进行了分类,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共设置10个任务群,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工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等,并且要求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任务群的安排是连续性、进阶式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任务群从5个增加到9个,要求从自理能力到家庭劳动再到为集体和社会服务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每个阶段身心特点。”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树伟说,在完成既定动作的基础上,学校还可根据校情、地域文化特色,开展“一校一品”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目前,各地已陆续出台相关配套实施方案。浙江杭州市列出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清单,明确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每个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广西南宁市发布指导意见,规定中小学每周家庭生活劳动或校外公益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福建省提出,除劳动课程外,所有大中小学将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月,鼓励孩子每年学会一到两项生活技能,原则上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

图片

学生在劳动课上学习揉面 黄伟 摄

避免几个误区

落实劳动教育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在课程体系上做好相关配套服务,更要从观念上扭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避免在实施过程中走入误区。

——劳动教育等于体力劳动?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明霞说,有的人对劳动教育有误解,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其实不然。比如简单的一道“西红柿炒蛋”,里面皆是学问,包括探究色香味俱全的炒制过程、原料成分的科学知识、考虑到不同人口味的服务意识等。“劳动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劳动实践促进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全面发展。”

福建省连江文笔中学校长吴宏锦认为,要进行全方位培训,邀请专家指导,更好地将劳动精神、劳动品质融入课程,进而培养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只是一门课程?吴宏锦说,劳动教育应该是跨学科的教育,比如语文课文中有专门的单元以劳动为主题,介绍古代劳动场景、新时代劳模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也蕴含劳动技能,劳动教育应融合通识性、技能性、活动性、实践性等多元课程。

受访专家认为,劳动课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如寄宿制学校可将劳动课与宿舍内务整理结合,或是“给父母亲做一顿饭”,到周边公共场馆进行公益志愿服务,甚至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相结合。此外,还可以把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让孩子们了解劳动的社会价值。

——劳动任务可能沦为家长的作业?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业压力大,为了保证劳动作业质量只能家长代劳,或是需要家长配合“拍照”上传,容易让劳动作业变为走过场。吴树伟等教育工作者指出,劳动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但劳动任务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完成,也要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用作业成果来攀比,应注重过程、诚实劳动,学校也将通过教育全过程考核学生的劳动能力。

是否和升学评价挂钩?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那么,劳动教育是否关乎升学?

专家表示,当前尚未将劳动评价与升学直接挂钩,因为劳动教育难以用分数衡量,更多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成为毕业或升学的相对参考指标。

新课标指导意见提出,劳动教育评价应以导向性、发展性、系统性为基本原则。受访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劳动清单打卡是较为具体且直观的考核形式,可以赋予等级评价,关键是让每个学生从思想上对劳动教育重视起来,破除“唯分数”的观念。

“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劳动素养水平,劳动成果的呈现也应是多元的。”双十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曾娟说,学校须逐步完善多维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如配合教纲的任务完成度、实践中的技能测试、交流对话等,将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如实记录进学生成长档案袋中。评价主体也更加多元,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

陈明霞认为,评价不是目的,学生真正获得劳动技能、提升核心素养才是劳动教育的追求。劳动教育包含技能、观念、精神、习惯等多种面向,学生参与的态度、过程评价非常重要,应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孩子们找到劳动的价值。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7期

半月谈记者:邓倩倩 | 编辑:孙好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