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餐厅也来收割个人信息?扫码点餐应有安全“边界”

2021-03-14 21:25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侯大明 贾雨田

近日,有媒体抽样调查了国内某城市里的100家餐厅,72家餐厅提供扫码点餐服务。而扫码后,有35家餐厅要求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20家餐厅需要在点餐前输入手机号才能点餐,一些消费者对此表示担忧:我们的个人数据信息安全能否得到保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扫码点餐、开票等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服务,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餐厅运营效率,但一些商家“隐形”强制要求顾客登陆、注册等,甚至一些餐厅要求填写姓名、性别、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才能注册点餐。有报道称,当顾客的个人信息和消费记录留痕后,商家会对注册过的会员进行分类、筛选,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通过精准营销等手段,唤醒出“沉睡顾客”。

诚然,餐厅以大数据形式招徕顾客本无可厚非,但过度收集和使用顾客信息,不仅繁琐了顾客的点餐流程,影响顾客体验感,更存在个人信息泄漏、滥用,导致顾客被强制“大数据”化、造成顾客在不自愿的情形下,被精准分类、精准推送,乃至存有大数据杀熟的风险。

事实上,当“输入信息才能点餐”成为了一种“形式自愿”的交易行为后,就已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顾客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基于便利快捷的考量,让渡了自己的部分数据权利,如商品偏好、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等,实质上成为部分商家和平台滥用信息数据乃至以此牟利的“垫脚石”,更成为打开滥用大数据“潘多拉”魔盒的一把无形钥匙。

我国民法典第1035条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的原则和条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但目前,二维码技术监管领域仍存在法律空白,执行层面仍有薄弱之处。因此,设立扫码点餐的数据安全“边界”势在必行。

第一,督促餐饮行业优化点餐服务,加强行业规范。针对部分餐厅要求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点餐等情况,相关部门应督促经营者给消费者点餐提供人工或扫码等可选择途径。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餐厅经营行为的督导,对不提供人工点餐或强制要求注册等行为进行规范,提升顾客体验感的同时,给顾客提供选择权。

第二,强化第三方平台的连带责任制,规范二维码使用标准。有顾客反映,扫码点餐后,一些商家公众号会强制推送广告,不胜其扰。因此,建议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监察机制,严格落实二维码的使用识别标准,减少或禁止公众号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强制收集,从严整治一些第三方平台的泄漏、滥用数据牟利等行为,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遏制“大数据”泛化、被迫化等现象。

第三,拓宽消费者的侵权投诉渠道,完善长效机制。针对一些商家和平台违背顾客信息安全意愿乃至滥用个人数据等行为,应设立并完善线上线下的消费者侵权投诉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惩治处置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