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脱贫摘帽后,留下的产业扶贫项目怎么办?

2020-12-22 09:46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杨有宗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上,产业扶贫发挥着独特作用。有数据显示,我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但有些地方产业扶贫项目也存在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有的项目以简单的固定比率分红,没有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仍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地产业扶贫项目既要着眼当前,更要放眼长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某地一个晒鱼产业扶贫项目,两个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加入合作社,凑足85万元投入项目,合作一年,每户贫困户分红数千元后草草收场。本想让贫困户“连年有余”,但却成了“一锤子买卖”。也有省级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40万元发展养鸡项目,仅以每年4%的固定比率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这甚至低于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

“贫困户收入提高慢,领导着急,我们大会小会都挨批评。

”有基层干部坦言,部分产业扶贫项目上马时没有经过仔细周密论证,实属为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应急之举。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实现“群众受益”与“持续稳定”,基层干部要转变心态、提升认识水平,不能把扶贫产业项目仅仅当作拉升贫困户收入的短期手段,而应充分认识种养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长周期”特性,悉心培育。

对文旅产业扶贫项目,各地应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评估客流量、投资收益比等,切不可跟风一哄而上。

扶贫资金以委托经营方式注入项目后,基层干部不能只当“甩手掌柜”坐等分红,而应带领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到项目的经营中,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真正成为扶贫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产业扶贫还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各地应未雨绸缪,不仅要积极布局落地产业扶贫项目,更要统筹好本区域内产业扶贫项目的联动以及产业链的完善,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发展产业项目,还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农村地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