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小社工蕴藏着怎样的大能量?一一从北京东城实践看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2020-09-14 11:09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李斌 孔祥鑫 张漫子 罗鑫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这里的一件件小事,蕴含着基层治理的大学问。

在北京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处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东城社工利用手中的民情日记本筑牢社区防线、夯实社区治理,成为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确保首都核心区安全的关键。东城社工究竟是怎样一支力量?他们坚持了15年的民情日记,又蕴藏着什么秘密?

“东城社工”在战“疫”中强化分层分众管理

图文并茂打满记号,民情日记筑牢防控网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东城抗疫主题展”上,半月谈记者看到了东城社工在抗疫期间的日常状态——展览摆放的北新桥街道前永康社区社工戴泓枣红色封皮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所包片区每户居民的情况。“我们北新桥街道的上百位社工人手一本,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经坚持了15年。”戴泓说。

防疫期间,民情日记变成防疫日记,成为社区党委、居委会“知民心,体民情,解民忧”的绿色通道。

“1月23日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我接到1号院的一位女士来电。她反映,在院内看到一辆湖北牌照的白色轿车停在5号楼下。”这是前永康社区党委副书记白兰写在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

这个电话打破了社工下班前的平静,白兰放下电话,立即跟同事范玥玥一起骑电动车赶到那辆车旁。她们立即拍下车牌,联系片警,寻找车主……

天黑后,车主主动与社区取得联系,并告知其一家四口1月23日刚从湖北恩施到北京亲哥哥家过年。在核实相关信息,确定这位车主没有发热和不适感,也没有离开过哥哥家后,两名社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两名社工对车主一家开展了工作的每一事项都被白兰记录在民情日记中,形成了完整的处置闭环记录。这件事也记入范玥玥的民情日记中。“同一事件,我们都会有各自的记录,方便在工作中互相补位。”白兰说。 

半月谈记者在民情日记中看到,大到社区概况、所包片区的胡同区域简图,小到每家每户每个人情况等各类信息。这些日记本俨然成为关于社情民意移动的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靠社工们跑细了腿、敲酸了手、磨破了嘴皮一户户耐心沟通得来的。拿前永康社区来说,17位社工在疫情发生后进行了4轮摸排,光电话就打了近3000个。

“东城社工是百变大叔、百变大姐,还是小巷管家、楼层长、快递员、粉刷匠,更是我们的知心人、理发师、跑腿侠。”东城居民说。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社工就提供什么。”受访东城社工介绍,归置共享单车、垃圾分类引导、清理车棚楼道、空巢老人照料、琐碎纠纷劝导等,都是社工的日常工作。

累计敲开31万户家门,打通下沉末梢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东城社工民情日记本的背后是他们长期扎根下沉社区,了解社区“家长里短”的坚守。

防疫期间,东城社工每天用双脚丈量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查看社区封闭式管理各个点位、收集最新外来返京人员信息、入户巡查需要关注的住户、苦口婆心讲解疫情防控的要点。由东城社工开展的“敲门行动”,防疫期间累计敲开了31万户家门。

建国门街道金宝街北社区60后社工杜鹃,对居家观察人员采取分岗分班24小时值守的方式,累计服务居家观察8万人;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社工李丹每天朋友圈步数达1万以上,最多一天爬了60多层楼梯;体育馆路街道长青园社区社工组建线上陪聊小组,缓解居家观察人员心理压力,线下为居家观察人员跑腿买菜;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社工绘制“战疫民情图”,将600多家楼房居民信息尽收其中,按照红、橘、绿等不同颜色区分管理等级……社工们用自己的努力,共同编织起一张无盲点的社区防疫网。

东花市街道南里的社区党委书记杨立新,被称为“24小时书记”,居民们总能看到她在防疫一线。她常说:“社区工作没有人会拿一把尺子衡量你,全凭良心。”

“社工们将自身特长与社区治理工作结合,在社区防疫一线各显身手,他们成为居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守门人’,为社区居民发挥着‘多面手’‘减压阀’‘牵引绳’的角色。”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梁说,“东城社工”利用“民情日记”开展社区防控工作,每个社工对自己片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你们的事”成“我们的事”

今年6月,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东城社工”主动克服作战“疲劳期”,再次集结出战,与医务人员共同组成了“病毒猎手”,在全市率先完成集中核酸检测。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在人。”李梁介绍,通过规范社工职数管理、带薪年休假、健康体检等社工队伍培养机制,不断强化专业社工人才的梯队培养,通过设置五星级社区党组织奖励、社区党建进步奖励等激励机制,为“东城社工”人才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东城社工和他们15年如一日的民情日记,是东城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社工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同时也看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和不断完善。”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晓婷说。

在李晓婷看来,东城社工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在于东城区各个职业、各个阶层的人全面参与到抗疫当中,携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积极服务民众,以人民的需求为本,快速构建全链条服务,初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凝聚了民心。

“面对突发事件,快速有效的治理智慧来源于群众。东城社工的民情日记、‘千纸鹤’、防疫图,既是群众智慧的集中展现,也体现了群众自治和社区自治的治理走向。”李晓婷说。

“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东城社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一呼而百应,带动社会协同参与治理,构筑起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家园共同体。”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表示,东城社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实现了带动群众由“你们的事”转化为“我们的事”的演变,是继“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后又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从寒冬到酷暑再到初秋,伴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北京东城社工肩负的使命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