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要让编外人员“有奔头”

2019-10-14 09:22
来源:半月谈网

刘一鸣

近期,《半月谈》两篇关于辅警群体的报道《辅警:相当主力,而非“苦力”》《打破“大锅饭”!这里的辅警不一样》引发辅警群体的强烈共鸣。报道介绍河北沧州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辅警晋升、福利待遇、监督问责机制,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很羡慕这样的管理体系,感叹真是“别人家”的辅警。网友同时希望这样的管理制度能推广到更多部门,比如司法机关的法警、书记员以及城管等有关工种的编外人员。

辅警等编外人员的心声值得重视。在基层单位,很多辅警的工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而且辅警大都是年轻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晋升渠道与福利待遇提升,会严重影响辅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待遇低下不仅导致编外人员流动性大,同时导致编外人员队伍素质难以提高,进而对工作造成影响,最终受到损失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基层反映看,辅警入职门槛低是普遍现象,某些地方由于招辅警困难,甚至完全不看学历、素质,只要四肢健全、智商正常即可入职,使得当地辅警队伍素质越来越差,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公安部门的执法形象。

另一方面,如何提高辅警等编外人员待遇也是对管理者处理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一大考验。与编外人员相比,正式工作人员入职门槛高,承担工作难度高,其待遇相对应该较高,如果将编外人员待遇提高到和正式人员相差无几,则会引起正式人员的反对,造成新的不公平。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妥善处理编外人员待遇问题,半月谈报道中河北沧州的做法值得借鉴。可以说,提高编外人员的待遇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立足点,不仅要在编外和正式人员之间取得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待遇来提高素质,加强管理,促进工作,让编外人员在“有奔头”之后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最终惠及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