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让老中药迸发新动能

2018-10-15 09:57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记者  李建发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由于“辨证论治”且具有天然性、副作用低等优势,中医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半月谈记者在扬子江药业集团调研发现,在政策利好和企业创新的双重加持下,传统的老中药正在迸发出新动能。

机器人走上传统生产线

提取、分离、配料、洗瓶、灌装、密封、检测、装盒、码垛……半月谈记者在扬子江药业江苏泰州厂区看到,智能机器人默契配合,分毫不差地完成一系列生产线流程。

中药前处理、提取、制剂等过去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如今在扬子江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中药行业第一次使用自动辅料机器人。传承数千年的中药处理工艺,正在被智能制造替代。

在一个由10余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的大厅——车间最核心的中央控制区,半月谈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人机一体化的操作界面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

“所有参数都由这个中央控制区控制。传统工艺要人工控制开启阀门的角度,每个人开启的度数不一样,会造成药品的批间一致性差。”车间主任说,通过自动化控制,可确保严格执行国家法定参数要求,将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

《“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智能化工厂(或车间),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去年6月,扬子江药业获批工信部中药流程制造智能工厂新模式应用项目,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

传承+创新,点燃行业生命力

长期以来,许多货真价实的中药以处方的形式握在中医界的老专家和民间老中医手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扬子江药业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已故中医泰斗董建华院士,是扬子江药业明星产品之一胃苏颗粒的献方人。当年,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从中药事业面临的挑战讲到发展现代化中药事业的构想,终于使董老动心,献出了珍藏多年的治疗胃病的经验方“香苏饮”。

此后,扬子江又根据多位名老中医的验方,相继成功研发并上市荜铃胃痛颗粒、百乐眠胶囊、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柴芩清宁胶囊、补肾润肺口服液等一大批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

除了传承传统中医宝藏,扬子江同样看重中药创新药的研发。

2009年初,扬子江药业整合集团各地中药研发资源,组建扬子江中药研究院,以泰州中药研究院为中心,现已在北京、南京及各子公司设立中药研究所,有团队人员90余人,硕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占75%,涵盖中药学、天然药化、制剂学、分析、药理、临床等多个专业。

近年来,扬子江在新药研发领域屡屡取得突破,已取得生产批件5项,创新中药临床批件2项;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有3项创新中药进入II、III期临床研究;现有在研中药创新药项目10余项,涵盖心脑血管类、内分泌类、妇科、儿科等。

瞄准大健康,龙凤堂应运而生

为整合集团所有中药产业相关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国内优秀、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药王国”,同时将发展目光投向大健康产业,全力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凤堂”)应运而生。

从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驱车向南大约10分钟,宏伟气派的生产园区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龙凤堂了。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

规划所提,正在龙凤堂变为现实。扬子江中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仲青介绍,为实现道地中药材种植、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龙凤堂正在建立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已经建立11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5万多亩。同时,正在建立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

得益于“智能化物流仓储系统”的加持,龙凤堂已经实现从原药材入库到中成药成品出库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全过程控制。

大健康是龙凤堂未来发力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将在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经典名方、保健食品及其他相关诊疗领域,重点布局和推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末期达到年产值100亿元的战略目标。编辑:苏娅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