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经济>正文

“卖山”山穷水尽,“卖景”柳暗花明

2018-05-28 09:03
来源:半月谈网

游客在后岸村溪边嬉戏

扔下一块大石头,隔了许久才泛起水底的泡沫——浙江天台县后岸村的山上,70余个蓄满积水、深不可测的矿坑,曾是采石矿换来富裕生活的“金窝”。然而,打“石板”的丰厚收入也让村民的“身板”付出了沉重代价。为了改变“被石矿扼住咽喉”的命运,后岸村村民关停石矿,改“卖石头”为“卖风景”。

从“要利益”到“要健康”的决定

沿着后岸村旁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前行几百米,出现在眼前的场景多少让人有些震撼——一个个直径十余米的矿洞蓄着碧水,陡直的岩壁如刀削般平整。

“这些矿洞是村子历史的见证。”后岸村党支部书记陈文云说,依靠当地的地质资源,开采石矿曾是该村的支柱产业,最多时有五六百名工人在石矿作业,每个矿工一天的收入一度抵得上乡镇干部一月的工资。

矿洞越挖越深,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由于布满粉尘的恶劣工作环境,参与石矿开采的村民普遍出现石肺病症状。

后岸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定恩早年也曾从事石矿开采,半月谈记者与他交谈时明显能感到他气息不足。“因为石肺病的影响,我现在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他语调喑哑。

陈文云曾做过统计,最近10多年来,村里已有160多名村民因石肺病去世,平均年龄只有52岁,最年轻的38岁。

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陈文云在村里长辈的劝说下回到家乡。当选村干部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停石矿。“不能再以命换钱!”村民代表大会最终以93%的赞成率通过了封矿决定。

从“卖石头”到“保生态”的探索

石矿开采作为支柱产业被骤然关停,主要收入来源断了,村民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迫于生计,少数村民又悄悄回到矿山……陈文云得知情况后,带领村干部在现场连守了几天,直到封矿的混凝土彻底硬化。然而这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如何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致富路,这一难题萦绕在陈文云的心头。

后岸村离天台县城有36公里,没有企业愿意到村里投资。村干部便反其道而行,把村民送到上海、江苏等地打工。但几年下来,带回的收入有限,外出的村民纷纷返回。

作为土生土长的后岸人,陈文云思索:后岸村周边有“十里铁甲龙”、寒明岩等景区,秀美的自然风光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何不发展农家乐,让村民们在村里赚钱?

然而,他这一提议刚提出,就遭到镇领导和村民的质疑:“村子这么偏,客源从哪来?”既然没有人敢“尝头口水”,第一家村办农家乐的建设资金370万元便由陈文云自己垫付。

“2010年村办农家乐正式开业,当年春节经营20多天就净赚7万元。”陈文云说,看到这样的效果,村民们纷纷效仿。

目前,后岸村有农家乐超过70家,由村办旅游公司统一宣传、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内部管理、统一分配客源,全村农家乐发展得红红火火,一到节假日房间供不应求。

从“高收入”到“高幸福”的收获

今年五一小长假,后岸村的街道上徜徉着游客,沿路农家庭院边种植的玫瑰花开正盛。

陈文云告诉半月谈记者,蓬勃发展的农家乐、民宿让全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6000元增长到2017年的超过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零起步,增长到2017年的400多万元。

村民陈永发经营的“遇见”是后岸村一家精品民宿,不仅自己生意红火,2017年他还开始帮年纪较大的村民寄售桃胶等特色农产品,营业额突破30万元。

平日空闲时,58岁的陈齐根会和其他村民一样,到村里路上走走,主动捡起看到的垃圾。“以前路边都堆放着石板,河道的水又黑又臭。现在村里一天比一天漂亮,我们更要把环境保护好,给每个游客留下好印象。”(半月谈记者 魏一骏 王俊禄)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