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一切为了群众:珙县基层党建微创新构建社会治理大格局——新华网专访珙县县委书记

2020-01-19 14:39
来源:新华四川

作者:吴晓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如何缩短时空距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传统农业县怎样向基层“软弱涣散”开刀,用村建制调整改革激发乡村活力?文化底蕴丰厚的革命老区县如何填补农村文化供需“断层”,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近日,宜宾市珙县县委书记叶盛接受新华网专访,畅谈珙县如何用基层党建微创新构建社会治理大格局。

叶盛接受新华网专访。

方便群众

搭建智慧党建“线上高速”

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七山一水二分田”是珙县的独特地貌。“珙县没有高速公路,相对来说交通落后。”叶盛形容,开车从县城到最边远的乡镇需要3个多小时,所花费的时间相当于从宜宾坐动车往返成都。

“虽然我们没有线下高速,但我们可以搭建‘线上高速’。”叶盛介绍,珙县搭建了以“大党建、大数据、大服务、大治理”为构架的“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平台,打造“4+1”智慧党建新模式,让“智慧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

“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平台城市治理网格化分析。(资料图)

叶盛介绍称,珙县把管理服务“连”上网,开发了集党务管理、珙州先锋APP、党群服务网、微信公众号于一体的党建系统。把信息数据“汇”上网,统筹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建成基础数据库。把基层治理“移”上网,搭建了县城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并将县城区划分为30个网格,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小组建在楼栋上。把便民服务“搬”上网,将全县42个县级部门热线电话整合为“4312345”党群服务热线,“一号搞定”。

数据显示,通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2019年珙县城区刑事案件立案数比2016年下降63%,城区“两车”被盗案立案数下降94%。

珙县巡场镇社区党支部党员和社会治理网格员入户走访,了解辖区居民生活情况。(资料图)

服务群众

选好带头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2019年10月30日,珙县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正式启动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农村建制调整可以优化农村规划布局和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拓展“两委”干部选拔视野,缩减村级运行管理成本。

“村建制调整改革就是要引活基层动力。”叶盛介绍,珙县按照“做强一类村、做大二类村、做优三类村”的总体思路推进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行政村由243个调减至161个,形成5000人以上的一类村12个。着重从优秀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退伍军人、返乡优秀大学生等群体中的优秀党员中,推荐“一肩挑”人选。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据了解,珙县实行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全县161名村党组书记学历提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14人,占70.8%,较调整前提升13.5%;平均年龄45岁,较调整前年轻2岁;能力素质提升,调整后优秀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103人,占64%,较调整前提升12%,“一肩挑”比例提升,153个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95.03%。

引导群众

娱乐阵地从牌桌子变舞坝子

“作为革命老区县、老工业区的珙县,有讲党性、讲奉献的工业文化底蕴,有一大批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党员、老退休工人,他们有家国情怀、有较高素养、有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这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和鲜明底色。”叶盛称,近年来,珙县在农村领域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构建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乡村治理体系。

公共文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责任担当。文化下乡是珙县乡村治理体系之一“德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珙县千名群众齐跳健身广场舞。(资料图)

据叶盛介绍,珙县组织文艺爱好者,探索成立了农民文化理事会。在农民文化理事会中,群众是绝对的“主角”:理事会的运行坚持党政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理事会根据本地群众的文化需求,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传播社会正能量。

“群众的参与度很高。比如‘春节七天乐’期间,没有排上节目的还会生气呢。”叶盛称,农民文化理事会给了农村“能人”一展身手的平台,把业余活动从牌桌子转移到舞坝子上,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减少邻里矛盾。

据悉,珙县农民文化理事会制度于2018年通过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专家评审,成为国家级示范项目。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