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临沭法院:来一场解决执行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02-21 14:23
来源:半月谈网

今春,在全国“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期限临近之际,山东省临沭县人民法院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三年来,案件整体执结率97.92%;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法定期限内执结率96.96%,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终本合格率100%;执行信访案件化解、办结率100%;各项指标均达到最高法院引入的第三方评估要求,去年以来一直位列全省法院前两名。

为此,该院院长张星磊在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会议上做主题发言,并受邀到国家法官学院进行专题授课,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提出“临沭做法”。

“执行三问”

切实解决执行难,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依法治国作出的重要部署。2016年春,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并确定了外界干预基本遏止、消极执行基本消除等“四个基本”的目标。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最高法的要求落地?仍然是全国基层法院面临的课题。

当时,调任临沭法院院长不久的张星磊分析,执行难一是难在被执行人千方百计逃避执行,二是法官办案的主观尺度太大,三是没有确立相应的长效机制。而破解执行难该从哪里破题,他向全院叩问了三个问题——

执行案件分到庭室后,再分给承办的法官,法官看到被执行人是自己的利害关系人,拖着不办或者慢慢去办甚至胡乱办,有谁及时发现并制止?

答案是,没有。

一个执行案件的推进,要有诸多流程比如下达相关文书、查控相关财产、拘传被执行人等。这些节点上的事情都做到位了没有,公开透明了没有,接受监督了没有?

答案是,没有。

一个执行案件办还是没办,办得好还是办得糟,有没有相应的评价制度,对办案法官有没有考核,考核结果与法官的切身利益有没有挂起钩来?

答案依然是:没有。

好了,执行难的关键还在于执法一方。“执行三问”质疑了原来的“执行惯性”,揭开了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法院执行机制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执行难问题。

张星磊形象地比喻,原来我们是各自拿着棍子去战斗,而现要改用一张张的网,大家既协同又分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由包办案件到各管一段

胡珂,是临沭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一名团队长。上个月,正要着手执行一起案件时,他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被执行人是亲戚,以前还给过咱家帮助。“现在的执行案件,护不了也拖不下。”胡珂回答。

原来,临沭法院改革的第一步是撤销原来的庭室,也就终结了一个案件从头到尾由一个庭室包办的情况。同时,成立执行指挥中心,由执行局长兼任中心主任,内设4个查控团队、2个警务团队、2个综合团队。

中心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被执行人,一律纳入失信名单、一律进行财产查控、一律拘留、一律罚款、涉嫌拒执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五个一律”采取流水化作业,必须按“规定动作”办理,在不同的窗口逐一完成,案件随着流程走,没有固定承办人。比如,纳信在执行立案后3日内完成,财产查控、执行拘留分别在20日内完成。

“五个一律”之下,承办人各管一段,如果袒护被执行人的话,护得了这一段,护不了下一段。更何况,该院规定“五个一律”以采取为原则,不采取为例外,凡不采取强制措施的,要经院长审批。这就让选择执行、消极执行及权力寻租被挤压掉了空间。分段执行,好比众人共同扯起一张网,你不出力就现眼,你不干不影响别人干。

对外,“五个一律”极大震慑了老赖们,在接到执行通知书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下一步自己的处境:财产查控、罚款、拘留,直至以涉嫌拘执犯罪被刑事处理。出拳之快,令老赖应接不暇。早上得知老赖躲在济南,下午法官就将其带回了临沭。重拳之下,该县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躲藏多年的老赖纷纷找到法官主动还款。农民王某玉,买了钢材不给钱一拖就是18年,去年夏天他连本带息还上这笔款。

于是,执行难的第一难“老赖逃避执行”,在“五个一律”面前大大缓解。

需要补充的是,“五个一律”之前,还有一个被称为“速执”的程序。速执团队先选择一部分较为明晰简单的案子,集中力量进行快速处理。最快的时候,当天下达通知书当天结案;最多的时候,一天终结5起执行案。

速执是第一张网,“五个一律”是更大更细的网,总体上有三分之二的执行案在这个环节解决。那么,还有三分之一左右难以执行的案件怎么办?

你不办,我来办

执行案件在指挥中心的时限被规定为2个月,然而被控财产的评估、拍卖往往超过这个周期,于是那些因时限没有结案连同一些疑难案件,被流转到下一个环节——精执团队。

4个精执团队除了继续处置被控财产,更重要的是精细化、精准化出击,穷尽一切手段严查被执行人跑路、转移隐匿财产、“金蝉脱壳”另组公司等行为。他们拉开的是一张张更细密、更有针对性的网。朱崇会精执团队的一则案例,可作为“精细化”执行的一个注脚。

江西景德镇的邱某拖欠我市某工程机械公司520万元货款,经查名下已无任何财产,人也不知去向。朱崇会团队南下1500公里,“跑断腿,磨破嘴”,终于得知其将财产处置后,又以父亲的名义在安徽开了一家公司。邱某到案后,受不了北方的寒冷,法官为他送去棉衣、热饭。他被感召和威慑,签下保证两年还清债务的协议。

如果朱崇会他们到南方转一圈,回来就说啥也没发现,赶快“终本”(确无财产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了吧。不也说的过去?

不行!因为该院的执行改革有两个支点,一是团队,一是流程。根据流程,精执团队三个月内要实现“扎口结案”,否则案件将横向流转到下一个团队办理,如果仍不能结案将逐级上提至团队长、执行局长和分管院长办理。你不办、我来办,让案件“动了起来”。

所有案件随卷制作一份流程节点表,上下流程之间形成前后连续的纸质背书,以实现节点管控,案件在每个阶段采取了哪些执行措施、查控了哪些财产、兑付了哪些权益等一目了然。流程透明接受监督,可以发现案件办理的薄弱点和模糊点,以此来制约权力运行并提升办案质量。

案件随着流程走,团队建在流程上,执行难的第二难“法官的不作为、乱作为”迎刃而解。

激发内生动力

为保证程序不流于空转,该院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考核机制。

以执行案件基础分值2分计算,如果查控团队执结该案得2分,若未执结而流转到精执团队结案,就要从查控团队已得分值中扣除2分,加到精执团队得分中,此时案值增加到4分;如果精执团队限期仍未执结导致流转,则下一执结该案的团队可得6分。

案件流转加减分数,既避免上一流程不作为造成的工作下灌,又对下一流程形成正向激励。这,就是该院“前减后加,积分评价”的考核原则。

记者发现,该院一楼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团队每月的分值,最近一个月得分最高者233分,最低者仅39分,体现在工资上的差距可达一倍,这就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大呼隆。同时,团队的考核结果还与法官的职级晋升、荣誉表彰、行政保障、考勤管理、培训学习等“六挂钩”。

工作不靠外力促动而靠内生动力,临沭法院的执行长效机制建立了起来,执行难的第三难“效果难以持续”解决了。

临沭法院的执行改革不是某个点上的突破,而是着眼结构性问题、建起全流程体系,“速执—五个一律—精执—案件流转”有机统一互为制约,“绩效—监督—考核—待遇”成龙配套相辅相成。这种改革让临沭法官队伍呈现出新的风采——

胡珂团队好不容易找到四处打工躲债的井某,却得知有个王某也欠井某的钱,他们先让王某还井某的钱,再让井某还胜诉人的钱,来回做工作“嘴皮子练得都能说书了”;

法官刘鹏程得知老赖张某好面子,就连续十几次到他家“做客”,搞得全村都知道张某的“事迹”,终于促使他一次性还清了欠款,而刘鹏程的微信运动每天都显示2万多步;

……

临沭法院的执行改革,在当地社会和司法界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中国执行行为研究会会长宋朝武认为,临沭法院搞的是内源性改革,触动的是自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确立长效机制。《人民法院报》评价,临沭法院的执行改革成本较低,复制和推广的价值明显。(彭庆东 曹珊珊 高文波)   

责任编辑:郝娴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