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撬门村”奔小康,一共分几步?

2018-12-29 09:54
来源:半月谈网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深度贫困村——重庆城口县明中乡四合村,曾因村里外出打工者屡犯盗窃案,而被称为“撬门村”。最近,半月谈记者造访这里时惊喜地发现,昔日“撬门村”已成为家家乐业的“小康村”。变化是怎么发生的?这得从乡党委政府总结的一套“四步工作法”讲起……

“四合村最多时有100多人在外地实施盗窃犯罪,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0%以上。”明中乡党委书记王杰说,曾有多个省份的公安部门到四合村实施抓捕,先后有68人被判刑,四合村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撬门村”。

近年来,乡干部多次发动群众修路、建房、发展脱贫产业,均因群众不配合而失败。乡干部走访发现,贫困户普遍内生动力不足:“我们穷了几代人,已经习惯了。”

怎么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明中乡党委政府意识到一步到位不现实,经过反复推敲,精神扶贫“四步工作法”逐步成形。

第一步,教文化。一方面,乡党委政府在公安抓捕现场对村民们开展普法教育,并结合村民盗窃犯罪案例每季度组织法律讲堂;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被请到四合村地头为村民培训农业技术,村里年轻人也有机会出去接受焊工、电工、厨师等技能培训。

四合村2组村民唐中才曾是“撬门大军”的一员,服刑6年期满释放后,参加乡里组织的建筑工培训,如今已成了各建筑工地争抢的“香饽饽”,年收入超过8万元。

第二步,树典型。四合村经过村民提名、村委考察、大会表决,选举出一批守法示范户、脱贫光荣户、新乡贤等先进典型,并将其事迹予以公示,让村民真正体会到榜样的力量。

潘宗造就是村民们选举出的乡贤之一。2014年,潘宗造因灾致贫,但他自力更生,在村干部帮助下顺利脱贫后,还主动帮助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受过潘宗造帮助的村民陈伦坤说:“我能脱贫,老潘有一半的功劳,我也要向他学习,帮助更多的人。”

第三步,传家训。四合村通过入户收集民意,村两委整理汇总,制定出以“守道德、立志气”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三字经”。以之为基础,在村干部入户帮助下,村里户户都制定了自己的家训。

村民老杜曾因盗窃入狱,服刑期满释放后,他参加了乡里组织的焊工培训班,并将“遵纪守法、踏实肯干”立为家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也提醒家人和后代,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走歪门邪道。”

第四步,育产业。乡党委政府根据四合村土地禀赋重新规划有针对性的脱贫产业,最终确定以中药材、魔芋为特色,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明确最低收购价,真正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四步工作法”助推下,如今的四合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已蔚然成风。半月谈记者在村中与人闲聊,几乎人人都能讲出几位自强不息的脱贫村民的故事。四合村路旁种植的独活、重楼等中药材郁郁葱葱,昔日贫困户的新居窗明几净,为这一个个故事提供了鲜活的注脚。

王杰介绍,截至2017年底,四合村89%的村民们已经结束散居深山的生活方式,实现集中居住;中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实现村、组、户全覆盖,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3000元增长至2017年的1.5万元,远超国家扶贫标准线和全县平均水平。(半月谈记者 赵宇飞)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