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让致富能人愿意扎根乡村 ——“双建双培”为基层引活水、注活力

2018-07-13 09:20
来源:半月谈网

白河县卡子镇药树茶厂负责人韩吉祥正在查看茶叶长势 张斌 摄

最近,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完成。半月谈记者走访白河多个镇村发现,得票数靠前的候选人不少是“双建双培”制度引回和培育的村中能人,他们愿意扎根乡村,并且有眼界、懂产业、愿发展,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白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吉彩说,“双建双培”是白河县以党建促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把市场主体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建强基层党支部;另一方面,把党员和村干部培养成市场主体带头人,办好村级企业,使得每个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党支部始终是脱贫攻坚的引导者。

“双建双培”,引来活水

牛前军今年39岁,家住白河县构扒镇家扒村,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村支书。几年前,响应白河县号召,牛前军回到家乡,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陆续在一些村子办起旅游山庄、发展特色养殖,事业颇为红火。

在家扒村坐落的半山坡,牛前军又一座孔雀养殖场正在加紧施工。“养了多年孔雀,销售渠道已经稳定,现在一只孔雀当年就可以卖400元,第二年能卖上千元。”牛前军说,孔雀养殖难度不大,村民只需要简单培训就能上手,“我现在是村支书,有责任带着村民一起脱贫”。

在麻虎镇兴坪村,32岁的党员衷显艳正在养殖场喂牛。在成为养殖专业户前,她曾是陕西一家媒体的记者。“那时候可以穿得鲜艳,打交道的人也体面。当时我的念头是,终于走出大山,再也不要回来了。”衷显艳说。

为什么又回来了呢?衷显艳一笑:“现在村里政策好,养牛销路好,每年净收入能达到20万元,村里一半人都在我这里务工。你说,这日子不是更鲜艳?”

实在支持,实心扎根

据白河县委组织部统计,制度实行一年来,已经有150余名政治合格、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市场主体带头人得以培养为党员和村干部,160余名有带动能力的党员和村干部创办和领办市场经营主体258家。除了给予产业政策扶持外,白河县还着手将他们吸纳进储备干部库,不少能人因此在白河扎根。

谈及重归故乡并且愿意留下发展的原因,牛前军、衷显艳等人都说,县里对于创业者和能人大户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全方位扶持,让他们省去了很多发展顾虑。

“企业非常困难的时候,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倾斜救了我的急,人社局批给我50万元贴息贷款,发改局也给我一笔项目扶持资金。”牛前军说,这激发了他回报桑梓的热忱,谁不想为家乡做点事!

卡子镇药树茶厂负责人韩吉祥说:“我曾经当过14年村支书,后来辞职一心经营茶叶,现在公司已经上了正轨。今年我选上了村支委,还是茶叶党小组的负责人,现在是带领大家种好茶,早脱贫的时候了。”

“选熟人”变为“选能人”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双建双培”制度的实施,村民的选举观念也从“选熟人”变为“选能人”,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趋于年轻化,当选的多是“双高”干部——办事素质高、谋发展热情高。

“以前我们选村干部就是看谁跟自己熟,现在不一样了,主要看谁能给群众办事,这才是硬标准。”麻虎镇十里村65岁村民胡衷顺说,今年选村主任他把票投给了黄江波,理由是“他给村里建了粉条加工厂,全村人现在都能在家门口赚钱”。这次选举,黄江波的得票率约为80%。

“现在村里70%的村民都种上了红薯,我们把收来的红薯加工成粉条,村民种一亩红薯可以收入2400元。”黄江波说,村民每户都有差不多3亩地,一年下来光种红薯就能收入7000多元。如今周边村村民也开始投身红薯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麻虎镇党委书记胡才伟看来,“双建双培”解决了农村普遍存在的“两委”缺能人,农村缺劳力的“空壳”难题。现在能人选进了村“两委”,差不多村村都有自己有奔头的产业了。“‘双建双培’,强了产业,安了民心。”(半月谈记者 张斌)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