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规锁:国际规则大变局

2021-03-04 10:50
来源:半月谈网

凌胜利

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酿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广泛且深入的影响。受此影响,大国之间的博弈加剧,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国际规则之争更加明显。

一方面,美国等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下降,并且不断将国际规则视为维护霸权和“规锁”(利用规则主导权优势对他国进行规范、锁定、控制)其它国家的工具。另一方面,中国继续推动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BIT)的签署,有助于规则之间的融合。由此可见,国际规则到底是走向规锁还是融合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大因素影响国际规则走向

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滑明显。今年1月初,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4%,不过这一经济增长受疫情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全球贸易依然处在低迷阶段,继2020年下滑9.5%之后,2021年全球贸易量增长预测被下调至5%。如果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会甚嚣尘上,国际规则的治理价值将会被轻视,规则之间更多是分裂与规锁,而非融合与共享。

二是全球治理革新步伐。国际规则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工具。现今,全球治理正面临着领导乏力、民主赤字、缺乏效力等诸多问题,由于多数大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未来一段时间会普遍下降,全球治理的大国博弈会更加激烈,“金德尔伯格陷阱”会日益显现。国际规则的约束力会有所下降,全球治理将呈现疲软态势。受此影响,国际规则将更有可能是分裂而非融合。

三是全球大国博弈态势。受疫情影响,各国主要忙于国内政治,对国际事务的关注与参与有所减少,使得大国战略保守主义倾向增加且博弈持续增强。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战略竞争将常态化。欧盟深陷内外困境,整体上仍将美欧关系视为优先目标,将中国视为潜在竞争对手,中欧关系存在阻力,俄欧关系在未来能否改善存在不确定性。大国将国际规则当作权力竞争工具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这将加剧国际规则的规锁作用。

权力政治底色凸显

国际规则具有非中性,既对所有成员国有约束性,也不乏规则制定者的主导权诉求。近年来,大国之间的规则竞争更加明显,根本原因在于大国将国际规则视为权力政治的工具。

对于美国而言,国际规则竞争背后实际上是霸权稳定论或制度霸权的观念作祟。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就不断打造制度霸权,其所主导制定的国际规则都有极强的美国价值观,甚至是将美国国内治理的方式搬到国际治理当中。不过国际规则一旦运转起来,随着其成员的增加,美国对于一些国际规则的主导性会有所下降,这也使得美国基于功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国际规则——合则用之、逆则弃之。因此,我们一方面看到美国不断“退群毁约”,另一方面也看到美国不断突破原有的国际规则建立新规则。

欧盟一体化曲折前行,面临内忧外患的不利局面,欧盟在对外政策方面更加强调规范的作用。从实力来看,欧盟的经济实力虽然不错,但是资源分配偏重于社会福利改善,军事实力主要依靠北约,对美国存在较大依赖。由于硬实力的牵制,欧盟在对外政策上对于软实力更加青睐,经常就一些全球或地区性问题提出国际规则,进而谋求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力。

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随着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现有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并未得到相应提升,美欧等西方国家通过国际规则不断打压中国,国际规则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改革势在必行。对于中国而言,在一些国际规则当中面临着限制,使得国家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受限。为了改善自身在国际规则中的不利局面,中国近年来也积极推动国际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短期规锁,长期融合

展望未来,疫情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根除,全球化面临重重阻力,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将导致国际规则竞争更加激烈。由于美国日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美国将有可能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而国际规则是美国的重要工具。

与权力竞争的危险相比,规则竞争是当前中美竞争比较可控的方式。在大国战争难以承受的情况下,美国希望通过规则竞争来维系其亚太地区主导权和全球霸权,即便最终难以完全“功成身退”,也可以避免“美国主导”结束后很快成为“中国主导”。

在亚太地区,中美不断提供地区公共产品,形成了规则竞争。其结果是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使各国规则体系之间重叠性较强,导致机制碎片化。

放眼全球,国际规则的开放性和流通性因大国博弈而受到冲击。美欧等西方国家试图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加,加快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更有必要。国际规则理应成为减少各国之间合作交易成本的有力工具,而非国家之间对抗的工具。短期看,国际规则的规锁作用可能会有所增强,但从长期发展趋势而言,规则的融合才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进而能够促进全球治理更加有效。(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