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上合之路上的共赢密码

2019-06-26 09:33
来源:半月谈网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6月14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题为《凝心聚力 务实笃行 共创上海合作组织美好明天》的重要讲话。

从“上海精神”到新型国际关系,从上合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18年风雨兼程,上合组织成员国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使得上合组织成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典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激荡,上合组织始终保持强劲合作动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上海精神”凝心聚力,上合之路守正出新

上合组织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是其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合作动力的根本原因。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海精神”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要开放不要封闭的时代潮流,深度契合了各成员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迫切愿望。

一方面,“上海精神”与以“西方中心论”为指导的国际关系理念有着根本性差异。“上海精神”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摈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零和博弈,坚决防范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坚决抵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坚决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坚决批判文明冲突论、西方文明优越论。

另一方面,“上海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倡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习近平主席在去年青岛峰会上以“五观”进一步丰富“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寻求最大公约数,上合之路越走越宽

随着成员由最初的六国扩容到八国,上合组织现已拥有2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3个金砖国家,核心议题也由最初的偏重于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信任,逐步拓展至安全、政治、经济、人文、对外交往、机制建设六大领域,涵盖反恐、军事、商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各领域合作。

上合组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立的“协商一致的共识原则”与“利益一致的行动原则”,这种议事与行动原则是典型的“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治理模式。

在上合组织里,没有“国强必争、国强必霸”的传统观念。上合组织尊重成员国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兼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鼓励通过换位思考增进相互了解,求同存异,促进和睦团结。在这一框架下,即使在双边关系上存在冲突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能够就加入组织达成共识。

虽然上合组织内部文化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也差别较大,但只要坚持以协商一致谋共识,以利益一致促行动,上合之路还会越走越宽广。

与“一带一路”相通,上合之路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其建设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丝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些都与“上海精神”相辅相成。

《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要强化上合组织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习近平主席在近几次上合组织峰会上也多次强调,上合组织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平台作用。从现实和长远来看,上合组织成员国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拓展夯实“一带一路”项目,须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作用,而上合之路要实现固本强基、行稳致远,也理应朝着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议上指出,要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互利共赢的典范。本地区拥有资源禀赋丰富、市场规模巨大、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等优越条件,发展动力十足,合作前景广阔。要认真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充分利用本地区国家独特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

“生存的力量在于团结。”有理由相信,各方秉持“上海精神”,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凝心聚力,务实笃行, 将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王灵桂)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