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伊核“脱轨危机”具多面影响

2018-09-05 09:13
来源:半月谈网

2015年7月伊朗与中美俄英法德六国达成伊核协议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找到了可以完美解决伊核问题的钥匙,相信各方沿着“制裁减免换取伊朗限制核能力”的轨道继续前行,最终会化解矛盾、避免战争,给命运多舛的中东地区带来和平与稳定。令人遗憾的是,该协议执行未满3年,就迎来了因美国单方面退出而面临“脱轨”的严峻挑战。

美国退约与伊核问题的“脱轨危机”

众所周知,美国奥巴马政府签署核协议意在限制伊朗的核计划,希望通过伊朗获得一定的经济好处和地区地位,换取其改变行为方式,接受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但是,在特朗普政府看来,这套战略无法有效压制伊朗,核交易既没有切断伊朗获得核武器的途径,也没有解决伊朗的弹道导弹威胁,结果非但没有减少伊朗对美国的敌意,反而助长了伊朗的地区扩张,破坏了美国的同盟体系,侵蚀了美国的影响力。

为此,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政策明显转向强硬。起初是将伊朗列入“限穆令”名单,在一个时期禁止伊朗公民进入美国,对伊朗弹道导弹活动强化制裁,后来是威胁废约,要求伊朗修改协议。当这些策略无法迫使伊朗让步时,美国政府决定增大压力,于2018年5月8日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相关豁免的制裁。

这项策略旨在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伊朗做出抉择,要么接受美国的交易规则,吐出之前地区扩张中获得的优势和成果,要么忍受长期制裁的痛苦,面临政权更迭的风险。根据计划,美国政府将分两阶段恢复对伊朗豁免的制裁,第一阶段制裁于2018年8月6日生效,主要针对伊朗的非能源贸易。重头部分将于2018年11月6日恢复,对准伊朗的石油贸易和金融行业。

不难发现,伊核协议的生存环境正在严重恶化。尽管伊朗决定暂时留在核协议中,但条件是其他各方必须彻底补偿美国重启制裁给伊朗造成的损失。显然,实现这个要求并不容易。

美国此次强化制裁的意图十分坚决。美政府近期对欧、亚多国展开游说,要求各国停止与伊朗进行生意往来,表示美国最终目标是“将伊朗的原油出口收入降至零”,且对违反制裁的外国企业实行“零容忍”。目前来看,虽然“零封”伊朗石油出口并不现实,但慑于美国制裁压力,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已经开始减少进口伊朗石油。与此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和投资者已经表示将放弃在伊朗的商业活动。

从欧洲方面来看,虽然欧盟领导人承诺会努力挽救核协议,向伊朗提供一揽子经济补偿措施,但成员国立场不一、对抗美国政治意愿不强,正在阻碍相关努力。

从中、俄来看,两国企业层面的贸易、投资活动料将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美国逐步恢复制裁,一些贸易、投资项目的资金结算、设备采购、成本维护、项目推进将面临较大困难。

总之,伊核协议的存续前景不容乐观。如果各方能够采取措施有力抵制美国制裁,有效缓解伊朗的经济损失,那么伊核协议存续的可能性将较大。反之,如果各方抵制制裁失败,伊朗陷入严重困境,那么后者很可能最终放弃核协议,恢复核计划,伊核问题很可能回归制裁、对抗轮番升级的恶性循环。

伊核“脱轨危机”影响复杂

显然,伊核问题当前正面临严峻的“脱轨”风险,这种事态势必对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地区防扩散前景、国际能源市场稳定、地区乃至国际秩序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中东安全形势将更趋紧张。一是美伊对抗势必加剧。随着美国对伊朗重启制裁,且谋求在整个中东削弱伊朗的影响力,伊朗肯定会进行抵制、反抗和报复,双方因此爆发军事摩擦、冲突的风险在加大。二是以色列、沙特与伊朗的敌对将升级。美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很可能诱使以、沙两国追求更加冒险的反伊朗政策,预计双方在叙利亚、也门、伊拉克、黎巴嫩的博弈将进一步加剧。三是长期承压下伊朗内部不稳定因素可能增多。随着美国全面恢复制裁,伊朗经济难免遭受打击,社会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外部麻烦也将显著增多,内忧外患虽然短期可控,但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伊朗陷入困局、出现动荡的风险势必加大。

其次,地区防扩散前景趋于严峻。国际社会达成伊核协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防止中东进行核军备竞赛。然而,随着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中东防扩散前景再度蒙上阴影。可以预料,随着制裁枷锁逐步收紧、反美情绪日益升级,伊朗可能停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重启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生产和研发新的离心机,逐步提高铀浓缩的数量和水平,或者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这样,伊朗可能将核能力迅速恢复至核协议签订前的水平。鉴于沙特等国已经表示,自己会保持与伊朗同等水平的核能力,中东核军备竞赛再度开启的风险在增大。对全球防扩散体系而言,伊核问题如此反复,恐怕不会对朝核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再者,能源市场波动可能加大。当前,委内瑞拉、利比亚、伊拉克等国产量不稳,已经导致能源市场呈现间歇性供给紧张的局面。鉴于伊朗在全球石油供给中的地位和分量,如果制裁措施导致伊朗石油出口大幅削减,很可能引发能源市场剧烈动荡、油价暴涨。事实上,为了安抚市场情绪,美国政府正在积极游说沙特等国增产,表示会释放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弥补供给不足,但受制于各种因素,美国想要短时间内大幅替换伊朗石油出口份额并不容易。面对制裁与威胁,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如果不让伊朗出口石油,伊朗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阻止本地区所有国家石油出口。显然,随着对抗不断升级,能源市场对美国制裁伊朗的潜在影响会非常敏感。

最后,地区和国际秩序将呈现新的特征。在地区关系层面,中东权力竞争格局可能出现对伊朗不利的局面,伊朗的崛起势头可能因制裁受到暂时压制。受美国构建“反伊朗大联盟”的影响,伊朗将更加倚重传统盟友关系,与俄罗斯、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国际规范层面,伊核协议倡导的多边主义、合作安全、互利共赢理念可能承压,以往支配中东政治的现实主义、宗派主义、零和思维模式可能抬头。在国际体系层面,伊朗拥抱西方碰壁后,势必转向东方,与俄罗斯等国加强合作,谋求抗衡美国、度过危机。同时,国际社会面临美国肆无忌惮的霸凌与讹诈,不能排除一个新的(潜在的)制衡美国霸权的地缘政治联盟加速出现的可能性。(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雷)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