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博物馆们,上点心吧!别让捐赠成为赝品“登堂入室”的通道

2019-10-18 09:41
来源:半月谈网

近日,重庆大学670万元建“赝品博物馆”一事引发网络“群嘲”。人们发现,类似事件已发生过多起,都是大学博物馆涉嫌收藏赝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赝品进入博物馆的渠道都是个人或机构捐赠。

由于文物鉴定的高度专业和复杂性,即使是业内著名专家也难免“打眼”,博物馆出现赝品并不罕见,中外许多博物馆都发生过赝品堂而皇之向公众展出的“乌龙”事件。但是,赝品大面积出现在博物馆就不应该了,其背后大概率是博物馆的某些制度出了问题。就重庆大学等多起高校博物馆出现大量赝品来看,这些博物馆对捐赠而来的藏品显然漫不经心,相关审查鉴定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博物馆接收个人捐赠本来是丰富馆内藏品的一种手段,最后却成了赝品流入博物馆的主要渠道,值得引起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重视。

这些博物馆为何对捐赠来的赝品大开绿灯?严格鉴定博物馆藏品真伪是维护博物馆藏品质量的根本保障,但现实中针对民间捐赠藏品的鉴定却常常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博物馆接受捐赠有一套严格的鉴定程序,但目前文物的真伪由谁鉴定、如何鉴定尚存争议,不明晰的权责分属直接造成了文物鉴定领域的乱象。除此之外,一些博物馆和捐赠方往往存在利益纠葛,也导致对捐赠品真伪把关不严。

高校博物馆关乎学生思想文化认知,承担着对学生传递真善美的重任,其中“真”是第一位,一定要高度严谨,不容丝毫掺假。在当前文物鉴定领域权责不明晰的情况下,高校建立博物馆应该严格遵守《博物馆条例》,成立专家委员会对相关藏品进行严格鉴别、评定。同时还可对藏品进行公示,发挥民间专业人士的作用,对藏品真伪进行鉴别。此外,高校博物馆的上级机关应该落实监督指导职能,把好报备审批关,监督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见不得光”的行为。(半月谈评论员:刘祎楠)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