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南京江北新区:“法治先行”引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2020-06-12 14:45
来源:半月谈网

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核心标志,也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涵。近年来,江苏南京江北新区着力健全法律服务制度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效、构建开放共赢的法治生态,夯实了法治建设根基、集聚了一批优质司法资源,持续赋能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引领新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制度根基

法治建设是制度创新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北新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通过统筹法治顶层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制度规范、创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全区法治建设,夯实法治保障作用。

一方面,新区着力统筹法治顶层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改革内生动力。2018年4月,江北新区出台《南京江北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2018-2020年)》,建立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区工作制度和机制,推动成立江北新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打造一体建设工作格局,构建一体贯通的工作体系。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谋划布局法治体系,近日,江北新区启动江北新区(2021-2025)法治建设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同步启动三年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评估项目,落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活动,全方位审视和改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

另一方面,新区着力修订完善制度规范,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有序运行。按照“依法行权、独立担责、分层管理、隔离风险”原则,江北新区制定了《江北新区管委会合同管理办法(修订稿)》,规范新区管委会及下属各职能部门对外缔结合同行为,防范合同风险。为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机制,新区先后出台《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复议办法》《江北新区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江北新区应对行政复议与诉讼工作管理办法》。同时,江北新区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组建江北新区法律顾问专家库。目前,新区15个部局和7个街道均聘请了法律顾问单位。

同时,新区重点创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体系,推进社矫安帮制度建设。江北新区建立健全新区法律援助责任追究、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服务公开及律师坐班等6项制度,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员统计备案、社情民意分析研判、疑难纠纷分析研判、纠纷案件受理、登记、调解等6项工作程序,并印发《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监督管理确保重点时段安全稳定的通知》,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监督管理工作,创新共建社区矫正中心值班律师工作机制,落实专职律师进驻社区矫正中心开展法律咨询与教育帮扶工作,推进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协同发展。

“紧扣国家定位、产业发展及投资贸易便利化需求,做好制度创新相关顶层设计,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方能高质量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两城一中心’目标早日实现。”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志伟说。

集聚优质资源提升服务能效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江北新区提升法律服务便利化水平的秘诀。

近年来,江北新区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现代法律服务业发展;引进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优质高端法律服务机构等省市高质量法律服务机构;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境内外高端法律服务机构创新合作等方式,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服务、参与并保障南京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为建立完善公正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自贸区南京片区试点引进境外知名法律服务及仲裁、争议调处机构落户,充分适用国际通行准则,完善司法确认程序,提供国际商事仲裁、国际非诉调解等司法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有效对接诉讼内外纠纷处理路径,加快建立自贸区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立公正高效的自贸区争议解决机制,在因制度创新或跨国贸易、研发等活动引发相关争议时,积极做好相关争议的应对解决。

今年4月,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和华讯国际知识产权与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在南京江北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内推动建立境内外法律服务机构合作创新机制,以打造“法律服务高地”、建设区域性特色国际化法律服务业态为目标,提供高质量的涉外法律服务。

司法行政信息化、智能化是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便捷高效的有力抓手。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创新性推出远程亲情视频会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微信小程序“江北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效能。

在远程亲情视频会见系统中,服刑人员亲属通过司法所预约申请、信息核查及监狱审批同意,即可在综合治理局远程会见室进行视频会见,切实加强安置帮教工作,为服刑人员与亲属会见提供便捷。目前,新区已成功发起视频会见70余次。

依托司法行政系统各级社区矫正或安置帮教工作网络,新区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开展联系提醒、沟通引导、帮扶救助等服务活动。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司法办内设后续照管工作站,下属7个街道司法所内设后续照管服务站,目前,在册后续照管人员89名,其中典型培育对象36名,强戒0名,复吸0名,操守保持率达98.9%,照管对象再就业率达89%。

为方便群众、高效办公,新区着手信息化建设,依托微信平台,借力新区大数据开发建设,开展搭建了集自助服务、实体服务、远程服务为一体,完备指挥协调、联动互通的江北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项目。该平台涵盖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服务、法律咨询、亲情会见、法治宣传六大模块,能够基本满足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便利群众足不出户,线上完成公证服务预约、法治讲堂预约、亲情会见预约、人民调解申请、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援助申请,更加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筑强法治生态赋能营商环境

优质营商环境的打造,需要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护航。营商环境法治化,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

江北新区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结合自贸区南京片区“两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及“两城一中心”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从开展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开展境内外律所多元式联营合作、共建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机构三个方面着手,赋予区内企业真正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在开展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方面,新区立足“双区叠加”新形势,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通过对与改革事项高度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评估和逐一研究,依据“立、改、废、释”原则,就需要调整适用的国家及省市法律法规提出具体建议并拟定调整适用提请路径,为南京自贸片区各项工作依法依规稳步推进提供法律依据。

在开展境内外律所多元式联营合作方面,新区充分利用自贸区南京片区既有资源,突破传统的以律所为主体的联营合作模式,创新由聚合境外多元高端法律服务资源的平台作为与境内律所合作的主体,形成境内外律所开放式联营,弥补了“落地期”境外法律服务资源利用不足,经由平台与境内律所的开放式联营合作,最终实现多元法域的境外律所组成的法律服务平台与境内律所间的“多元复合式联营”。

在共建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机构方面,结合南京自贸片区发展实际,新区对接引入境内外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合作共建设立南京自贸片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推动市中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与新区管委会建立合作,签署特邀调解合作意向备忘录,并结合南京市中院出台的《关于打造高质量司法护航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的十七条举措》,探索落实司法确认机制,共同推进国际商事、金融、贸易纠纷等第三方调处机制创新,优化江北新区全球化法律服务机制。

同时,依托境外国际化专业调解组织的平台效力,新区加速推进调解中心调解协议的域外司法确认,实现片区国际商事调解域外执行效力,协力营造新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全国一流的高质量营商环境。今年4月,调解中心已正式获批设立。(沈杨子 赵畅)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