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把党的扶贫政策化作脱贫奔小康的甘露

2018-09-19 09:16
来源:中国网

——筠连县乐义乡贫困户王八军不等不靠,从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

“带领大伙儿一同养牛,一同脱贫奔康,我感觉自己做的事很踏实,很有成就感。”

“大哥的三个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再苦再难我也心甘情愿,我要把他们抚养成人。”

“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帮助,我们现在才能过上比蜜还甜的幸福日子。”

说这些话的是筠连县乐义乡沙地村7组村民王八军,这位头发有些凌乱、身材消瘦但说话铿锵有力的乐义乡沙地养牛专业合作社法人,如今已成为乐义乡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和脱贫致富带头人。

沙地村地处乐义乡西南面,距筠连县城46千米,平均海拔600-1156.6米,是一个汉苗两族混居的偏远贫困村。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贫困村里,从小生活在贫困环境里的王八军用勤劳的双手,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带领村里15户贫困户一起发展肉牛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从2014年6月开始养殖牛儿营生的4年多时间里,牛棚里的牛儿在不断的长大出栏,王八军的养牛专业合作社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他不变的是对于梦想的不懈追逐,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帮助村里大伙儿一同脱贫致富的坚持。

哥哥离世,嫂嫂一走了之,单身汉“捡”了三个娃

“6年前,我与外出务工的王八军相遇、相爱。”王八军的妻子刘付兰说。

2013年,刘付兰第一次去王八军家,眼前的景象着实就把刘付兰吓了一跳。“当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刘付兰说到,我见过穷的,没有见过这么穷的,衣食都很困难,山路崎岖,道路不通不说,还有3个衣不蔽体的娃儿,脸上脏兮兮的,只看到两个眼睛是亮的,他结过婚。

后来,刘付兰才知道2010年一场无情的车祸带走了大哥王中林,兄嫂改嫁,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料,22岁的王八军毫不犹豫的亲自收养三个孩子。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理解和接受。”王八军对刘付兰说,许多人也都在劝说刘付兰离开。“我也犹豫过,也想过要一跑了之。”刘付兰眉头紧皱,但是我觉得王八军在条件如此艰苦下,依然能毫不犹豫的收养大哥的三个孩子,这是一个多么有责任心的男人!面对这么大的困难都没有被压倒,还有什么困难难得倒这个男子汉呢?嫁个这样的男人,肯定不会吃亏。

刘付兰望向对面坐着的王八军,情到深处,眼眶里滚动着滚烫的泪水……

2014年,刘付兰和王八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证结婚,并添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生活虽然很艰苦,但生活多了一份希望。”

久旱逢甘霖,苦干实干,感恩奋进走出“脱贫致富”路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王八军的父母渐渐老去,刘付兰渐渐适应了贫穷的环境,做饭、洗衣、辅导侄儿侄女学习,王八军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着致富的门路。

但家里两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四个娃儿,缺少劳动力,没有本钱,忙忙碌碌之后家里的境况并未得到丝毫改善,依然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艰难度日。“当时我们的斗志在一点一点的瓦解,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点一点消褪。”王八军说,他已经记不起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糟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几乎接近崩溃的边缘。

“绝望中,是精准扶贫政策,是乡、村两级干部的帮助重新点燃了我们向往美好生活、脱贫致富的希望。”王八军说。2014年6月,按照贫困户评定程序我们被评为贫困户,帮扶干部帮我们找出致贫原因和脱贫优势,利用产业扶持发展资金给我们买了两头母牛来喂养,还借用了1万元产业扶持基金用于后续发展,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养殖牛儿的营生。

“从那天起他每天就像经优‘老祖宗’一样地经优那两条牛儿,陪牛儿说话、聊天,那架势比和我还亲热。”刘付兰说。

渐渐的,两条小牛儿长成了大牛,生下了小崽牛。王八军露出了满意的笑脸看向我们。“半年后,我们卖掉两头小崽牛,收入第一桶金9200元,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可把我们高兴坏了。”

2015年9月,乡党委书记兰毅成了王八军的帮扶人。“王八军,你已经养了一年多的牛了,积累了一定的养牛经验,现在全县正在大力扶持肉牛养殖,我们沙地村七组的地势也适合养牛,我觉得你可以再多喂几头,肯定能赚钱!”王八军还清楚的记得兰毅对他说的话。

兰毅的话,就像强心针强心剂,让王八军萌生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

于是,在兰毅的鼓励下,王八军携付绘、李万江、韩世银等共5户贫困户共出资5万元,成立了筠连县乐义乡沙地养牛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

为了能够买到优质肉牛品种,王八军不远千里去省外如云南贵州等地选购母牛和种牛。“其间种种艰辛,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完......”。王八军说,通过四处选购,专合社养牛规模逐渐达到了30多头,2016年年底,专合社就有了10万元的利润,我们一家就有接近6万元的利润,几个合伙人也一下子甩掉了贫困户帽子!

“实打实的效益,让我觉得成立专业合作社养牛这条路是走对了的,所以就贷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用于购买小牛和能繁母牛。”王八军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找到了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路。

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之后,王八军开始着急了。好多牛养了几个月了还是黄皮寡瘦的,有几头牛不吃不喝,有些牛站不稳,肚子还胀气,差点就死掉了。“当时我都急哭了,可知道我们是穷怕了的啊!”一系列问题接连摆在了王八军面前。

王八军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去找兰毅求援。“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养牛技术,村上农家书屋里面有很多关于养牛方面的书籍,要多去找来学习;此外农技员李小华组织有技术培训班,还可以去上农民夜校,提升养牛技术。”王八军拿出一个破旧的小本本,上面记录着这么一段话。

王八军听了后就如同沙漠里的旅人看到了绿洲,跑到农家书屋通过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来提高养牛技术,农家书屋的书看完了就在网上买养牛方面的专业书籍。“我现在家里的书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了,都是有关养牛技术方面的。”王八军拿出厚厚的几大本读书笔记,“我每天还通过网络关注全国牛市交易网,第一时间了解全国牛价行情,卖牛的时候我就不会被骗了......”

王八军边干边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的养牛技术开始变的越来越专业,管理也跟上了。                    

“学习到的养牛技术和经验我都会毫无保留的教给大家。”据了解,前后总共有60几人到王八军家中学习养牛技术,有隔壁宝圣村的,有黄金村的。“只有军哥才会毫无保留地把养牛技术教给我们,切实给我们解决难题,军哥真的是好人啊!”沙地村8组韩话松每个月都去3次。

致富不忘本,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才是真富  

“我从心里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帮助,我才能在家守着一家人靠养牛挣钱,过上比蜜还甜的幸福日子。”王八军说,但是我心里总高兴不起来,因为邻里乡亲还过着贫困的苦日子。王八军决定要带动大家一起养牛,一起致富。

王八军的这一决定,让刘付兰既兴奋又担心。“我没有看错人,我找到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但是万一失败了,我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邻居吐口唾沫也会把我们淹死啊。”刘付兰说。

于是,2017年年初,王八军就把几个合伙人叫在一起,给大家讲了他的想法:动员那些还没找到致富门路的贫困户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让他们也都富起来。

大家听完后都表示同意,纷纷去动员其他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但是在动员途中,王八军和几个合伙人并不顺利,遭到了反对和不相信。

“养牛你就包赚不赔吗?地都栽成牛草了,要是牛喂死了卖不成钱,最后肚子都吃不饱,喝西北风啊?”贫困户杨兴强坚决反对。“你只负责喂牛,其他事都交给合作社!”王八军说,你只想到最坏的结果,咋没想到现在是最好的机遇呢?你买牛的钱合作社帮你出,喂牛的方法我们教你,卖牛合作社也会兜底。

经过大家的努力动员,周边10多户贫困户也先后加入了合作社,但是杨兴强还是按兵不动。“我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从我牛场里牵了2头牛给他送去,还带人去他地里种上黑麦草。”王八军说。

合作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建成标准化牛圈150平米,带动周边15户贫困户一起养牛,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全部脱贫。据了解,在王八军的带动下,沙地村养牛户从最初的20户逐渐增加到100多户,占全村户数一半,养牛头数从2014年的40多头增加到现在的600多头。

现在每天早上,沙地村还笼罩在浓浓的晨雾中,村民们早已经开始忙碌了:铡草、搅拌饲料,大家的脸上始终带着幸福的笑容......。“幸好有王八军在,让我们加入合作社,给我们分红,我们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沙地村1组叶林是专合社成员之一。

“兰兰,我要感谢你啊,你是我的精神支柱,在我人生最穷困、最潦倒、最无助的时候,是你,激起了我的斗志,让我看到了对生活的希望,才有了顽强毅力和坚持,才能成功脱贫致富”。王八军拉着刘付兰的手深情地说。

刘付兰的眼眶湿湿的,心甜甜的,“他应该感谢的是他自己。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在贫穷和苦难中从未放弃自己,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虽然王八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他心中的梦想差距还很大。所以,王八军一直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寻找着一切可以提升自己的办法,去宜宾职业技术学校、去绵阳培训学习,也是在一个星期以前,他向村委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王八军排除众难呵护三个侄儿侄女是小爱,是小责任;他办专合社,毫无私心杂念带领大家致富,是大爱,是大担当!刘付兰很自豪的说:“现在我很满足,这样的男人,打起灯笼都不好的啊!”

“党的政策是甘露,自身努力是种子。没有雨露,种子不会发芽,可再好的雨露,若是种子自身不发芽,也没有好收成,自身的努力最重要!如果只是‘等靠要’,精神上不脱贫,贪图享受一阵子,就会贫困一辈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要自己够努力,生活就如黑夜过后的黎明,总会迎来曙光”王八军说。

责任编辑:蒲江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