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民生话题 >> 搬走压在身上的“致贫石” >> 阅读

搬走压在身上的“致贫石”——记红安县二程镇精准扶贫户周尚华

2017-06-22 10:34 作者:张景阳 余正德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搬走压在身上的“致贫石”

----记红安县二程镇精准扶贫户周尚华

提起二程镇静居庵村的周尚华,四里八乡的乡邻都知道,50多岁,弓背,佝偻,身高约摸着一米四左右,早年挑着比肩人高的修鞋货什经常走村串巷,湾里孩子们也都学会了他大声呦呵的叫卖。

第一眼见到眼前这个身体近乎奇特,甚至异样的男人,你会着实有些心酸和不安。但在听到他与我们交谈过后,我又从他的话语中,能深切感受到他骨子里透出的是一种精明和强干。

走进他的新家,甚至又是另一番景象。宽阔的庭院,独立的厨房,两层三间的砖混,洁白晶莹的外墙瓷砖,到处都是干干净净,无不展现着新农村的现代和时尚。

“我家的房子,原来是‘亮体四穿’的土坯房,这间房子是2015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改建而成的”。说到房子,汉子的话多了起来。

“我爹娘很早就不在了,我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早年患上了精神病,大嫂丢下两个侄女和一个侄儿不知到哪里去了,二哥是严重智障,生活都不能自理……”,他近乎哽咽地说道,说到这些他停了下来,揉了揉鼻子。

我忍不住问了声:“他们一直都是你一个人在负担吗”?

坐在一旁的村支书涂建华接过话,“是呀,周尚华家庭情况非常特殊,早年就被村集体评为一般贫困户,享受国家低保政策,2015年又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现在养羊70只,养鸡300只。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整个村里都是有名的,经常是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夜晚还总是义务跟村里的‘铜锣联防队’一起值班巡查,正是由于他的这一份勤劳和执着, 2015年末,经人介绍,他在邻村找到了位罗姓老伴,组成了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提到老伴,刚才还在悲伤的那个汉子,突然像个小孩子高兴起来,俏皮地说道,“2015年前,尽管村里和邻里乡亲给了我不少照顾,但我依然过得很穷苦。国家出台精准扶贫政策后,县里、镇里、村里的干部隔三差五的就来家里问情况,不仅帮我家盖了新房,还给了我家帮扶资金,为我家制定了脱贫计划。他们知道我大哥二哥情况后,就很快把大哥送去了县精神病医院治疗,把二哥送去镇福利院了,现在的家才像个家,生活才更有盼头啊,共产党真是好啊”!

5月进驻该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黄中冉(红安县工商局纪委书记)继续介绍道,“别看周尚华身体残疾,他可的确是一位有思想的人,他前天听说我是工商局的干部,就主动找到我,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事,原来他是想邀约同村的村民一起,建一口鱼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怪不得哦!”,坐在一旁的包保干部席义芳(红安县工商局监察室主任)说道,“前两天,周尚华问我国家对养殖业有什么好政策没有,让我帮他把国家对养殖业的扶持政策都收集一下,看来‘野心’不小啊!”

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离别周尚华家,虽然站在村口那驼背和佝偻的身影离我们已渐行渐远,但那句“生活才更有盼头,共产党真好”的铿锵话语,却始终回荡在我耳旁。这一刻,我仿佛理解透了党中央“扶贫须先扶志”的精神所在,看到了扶贫户心里立志搬走压在身上的“致贫石”,读懂了无数个“周尚华”这样别样人生和自强不息的励志佳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