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民生话题 >> 网约车充值万元户变“僵尸” >> 阅读

网约车充值万元户变“僵尸”

2017-03-20 09:33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常磊
分享到:

易到用车用户反馈退款不到账,近日被监管部门点名了。这不是网约车近期首遭被诟病“耍流氓”:乘客吐槽涨价、拒单一再刷下限。看似优惠的“充值返现”和被看似自愿的“高峰溢价”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司机痛诉:“如今拆桥赶人走”;行业内更是频频爆出“核心团队集体跳槽”……

 
    记者观察发现,从挖角者到被挖者,昔日的互联网行业“霸主”,在行业规范、市场变化等大势面前,却只知抱着资本的大腿,而并不主动提升服务与平台优势,一旦“缺钱”就矛盾四起,而这正与共享经济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司机诉说: “我为啥既拿不到钱又退不了伙”
 
    “专车刚兴起时,XX(平台名)怎么对司机的?又送手机又送水,又帮买车又帮买车险;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网约车合法了,XX就开始玩‘变脸’,最先被排挤出局的正是司机……”一位曾辗转多个网约车平台的司机告诉记者,“多个平台都开始对司机下狠手。”
 
    这一说法,在最近一个月里得到越来越多网约车司机的证实,他们反映的“不公平处境”,主要有“外地牌转正无门遭平台抛弃”“变相滞扣工资”“退车退伙门槛高”等方面。
 
    一位准备退出广州市场的粤J牌网约车司机深有感触:“即使在政策落地前一个月,与几家平台合作的本地车队中介还在疯狂拉人,口口声声承诺‘车籍不是问题,即使政策收紧,也可以转成高端车型’,没想到政策落地后,最先赶走的却是我们这些等待成为‘高端车’的外地车……”他坦言,过完春节后同行流失很多:“我们车队从刚开始三十多人,到现在只剩下十几人。”
 
    更令司机们感到郁闷的是,乘客会把距离远、溢价的坏情绪发泄到他们身上,而他们却并没有因为接到更多的远距离派单或溢价单而增加收入:“首先好评率骤降,其次就是溢价的大头都被平台拿走了,我们还要自掏腰包为远距离派单的油费埋单。”
 
    许多失望的网约车司机,与充值后怒删App的乘客一样:账户里的余额不要了。
 
    平台证实: “充值万元用户几个月没动了”
 
    为了印证乘客、司机的说法,记者随后咨询了几家网约车平台,虽均未得到正面回应,但不止一家平台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许多重点监测的大客户,账户有几个月没动了。
 
    其中一家平台负责人透露:“总公司当初为了增加用户,尤其一些高端用户,办了一系列的‘充返’优惠活动……有几位充值1万元的用户,这几个月活跃度很低,甚至最近几个月都没用车,还不止一位。”这位负责人透露,对于充值达到一定额度的高端用户,平台都会有专门的监测和维护团队,而对于越来越多高端客户“冷淡”平台的市场反应,总公司已经留意到,并且开会准备出手补救了。
 
    就在网约车调查进入更深一步时,一家网约车平台的技术部门有关负责人M女士发来一条消息:“老大离职了,小伙伴们都在纠结要不要跟着一起走,其中一些已经在走程序了……”
 
    行业深喉:遭资本抛弃 网约车内外焦灼
 
    就在网约车平台循环经历着乘客离开、司机离开、员工离开以及产业链离开的时候,又一个“队友”的离开,被认为几乎是“压垮平台的最后一根稻草”——资本。
 
    北京一位关注互联网行业投资的研究者告诉记者:“互联网行业背后的资本大鳄正变得越来越谨慎,他们更被合法的、有客观评估的以及市场潜力的行业所吸引,而这也是网约车平台焦虑的最重要原因。”
 
    记者走访也了解到,继网约车之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等一系列行业,正在快速崛起。有行业人士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等互联网‘新贵’,在出租车行业改革政策落地后,分流了一部分网约车的资金流。”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透露:“现在市场正在趋向成熟,无论哪个行业,不是只要有个‘共享’的概念就能一劳永逸,无条件地获取资本青睐,你要想清楚你究竟‘共享’了什么,解决了多少城市问题,而不是抱着资本的大腿,却充当一个麻烦制造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