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民生话题 >> 夏至:贪多寒凉伤脾胃 节气针灸 >> 阅读

节气养生|夏至:贪多寒凉伤脾胃 节气针灸驱寒邪

2016-06-20 09:46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每年的6月21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吃苦尝酸 贪多寒凉伤脾胃

夏至饮食还应多吃苦尝酸。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热除湿、抗菌消炎、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等作用,非常适合夏季人体所需。夏季可食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芹菜、蒲公英、苦菊、黄瓜、鸡毛菜、仙人掌、野大蒜、枸杞苗等。

夏至以后,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所以,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

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使志无怒 调息静心身自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晚睡早起 节制空调莫冷浴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夏季炎热,冷水洗浴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因此,夏至养生,最好每天用温水洗澡,这样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利于消暑防病,而且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抗病力。

另外,天气渐热,开空调也成了人们夏日生活的常态。然而,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不利于身体健康。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前后半月 节气针灸扶阳祛寒

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推崇“冬病夏治”,各大中医院里排队贴“三伏贴”的患者人山人海。不过,中医专家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

“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可在这前后15天进行节气针灸,针对痼疾,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腹泻等,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根因。”

节气灸,是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的方法。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同时,中医讲究“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在夏至前后乃至三伏天治疗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夏至后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还有很多人在天气炎热时贪吃寒凉食物,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建议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平素正气不足,通过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通过针灸可以固护脾胃。而冬季里易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针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小贴士:自制中药驱蚊包

丁香、艾叶、白芷、苏叶、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银花各10克,混合均匀装在布包里,可挂在房间里(18-20平方米的房间一包即可,如果房间小,可以减半)或随身携带,药效持续一个月左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哮喘等病人慎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