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发现基层 >> 光明日报:古籍出版——挑出经典 >> 阅读

光明日报:古籍出版——经典挑出来,文脉传下去

2017-05-24 08:35 作者:杜羽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常磊
分享到:

不久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赠书仪式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来自古典文献专业的60多位师生都收到了一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其中收录的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刻本《文选》、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刻本《楚辞集注》、金刻本《庄子全解》等典籍,大多是师生们耳熟能详却无缘一见的善本。如今能把这些书真切地捧在手上,即使只是影印本,也实属难得。

 
  为保护善本,图书馆等藏书机构的古籍借阅规则非常严格,很多学人因此吃过“苦头”。但如今,通过影印、点校、数字化等方式,珍稀善本得以走出书库,化身千百,进入图书馆的借阅区、摆上学人的案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把经典挑选出来,使中华文脉得以传承,成为古籍出版的重要使命。
 
  影印:藏用兼顾,传本扬学
 
  “俗话说,纸寿千年。随着时光的流逝,传世古籍越来越脆弱,影印、点校、数字化等出版形式,既是对这些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也使古籍能方便地为今人所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玉才说,传世经典是古人写的书,也是古人读的书,能拉近今人与古人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先民的温度,不仅文史学者需要研读,每个普通中国人也应该有所了解。把蕴含在这些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
 
  近些年,出版界影印了不少古代编纂的大型丛书、类书,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三种版本的《四库全书》都有了影印本,再加上《中华大藏经》《中国地方志集成》《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等新编大型丛书,文史研究的文献资源空前丰富。
 
  除了求大、求全的“全书”“集成”,一些选目精当、体量适当,着眼于日常使用和阅读的古籍出版项目也应运而生。
 
  2002年8月,《中华再造善本》编纂工程启动,在全国范围内甄选传世孤罕且学术价值较高的善本图书加以仿真再造。2008年,收录了700余种唐、宋、金、元善本的《中华再造善本》一期工程完成;2014年,收录了500多种明、清时期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的《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
 
  “《中华再造善本》选目时提出了‘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指导原则。凡选一书,一要看其版本价值,二要看其学术价值,两者结合,互为表里。”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说。
 
  2013年,“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率先出版。与《中华再造善本》不同,这套丛刊由国内外数十家重要的藏书机构各自遴选其珍贵的古籍,根据统一的体例要求,分别出版。目前,除了天津图书馆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卷、澳门大学图书馆卷、安庆市图书馆卷等已经问世,名椠佳刻,各具特色,受到学界关注。
 
  从2016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所面向的读者范围更为广泛。丛刊由专家参与拟定了包含100种古代经典著作的选题目录,底本也经过精心挑选,部分典籍还配有名家导读,“重要典籍的重要版本”成为其突出的特点。
 
  中华书局影印的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是文史学人、传统文化爱好者经常查阅的工具书,50多年来已经发行了百余万册。从最初的只有笔画索引,到后来增加音序索引,再到现在的“注音版”,虽然底本没变,但使用这部书的读者感到越来越方便。在该书责任编辑秦淑华看来,如果在编辑策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古籍同样可以拥有广阔的市场。
 
  点校与数字化:创造转化,走近大众
 
  2015年11月,几经斟酌,中华书局市场部副主任李忠良在出版社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征集重印书书单”启事:“小伙伴们,中华书局出版的部分古籍学术类图书,由于印量少、多年未重印等原因,影响了你的研究、阅读,或收藏。去图书馆查阅,或又有路途遥远,馆藏不足等问题。书局为解决这个问题,诚意在这里征集您认为可以重印的图书书名及作者。”这则启事很快在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传播,《文献通考》《世说新语笺疏》《清史列传》、“历代纪事本末”系列等点校本古籍被网友们反复提及。
 
  “点校整理本古籍,既是中华书局出版的重点领域,也是更便于当代读者阅读的版本。”李忠良介绍,点校整理本古籍通常由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整理,一般会采用繁体竖排的形式,以尽量保持古籍的原貌。为方便普通读者阅读,出版社会在权威版本的基础上,对点校本的注释、版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推出更为“亲民”的版本。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整理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既有学术性较强的繁体竖排版本,也有简体横排的大众普及读本。
 
  李忠良说,之所以要向读者征集对重印书的建议,一方面是编辑对有些书的断档情况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编辑虽然知道某些书已经断档,但对于它们的市场前景心存顾虑,不敢贸然重印。而对于那些需求量不大,一时难以重印的书来说,逐渐成熟的古籍数字化出版,满足了一部分读者的需要,也免去了出版社的经济压力。
 
  中华书局2016年推出的中华经典古籍数据库,将过往出版的点校整理本古籍汇集起来,以数字化的形式集中呈现,目前总量已达到7.5亿字,其中就包含一些断档多年的图书。
 
  和中华书局一样,很多古籍出版社和藏书机构都在积极推动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不仅建设了《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而且已将历年出版的3万多种影印古籍全部数字化。今年2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联合在线发布了1万余部古籍的数字影像,加上此前已发布的资源,大众可通过互联网免费阅览的古籍,相当于6部《四库全书》。
 
  “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将高清的善本书影尽收眼底。”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高虹飞,有过多次到校外图书馆查阅古籍缩微胶卷的经验,这些在线古籍影像资源的出现让她十分感慨。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设想,未来,出版社的点校本古籍数据库和图书馆的古籍影像数据库也能够“联合”起来,在同一个数据库中,读者既可以查阅点校本,又能看到与之对应的古籍影像,那将使古籍数据库建设呈现全新的局面。(记者 杜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