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发现基层 >> 光明日报:“千年枣园”的不朽传 >> 阅读

光明日报:“千年枣园”的不朽传奇

2017-03-21 08:37 作者:张哲浩 杨永林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常磊
分享到:

时节虽已是春季,但沉睡了一冬的陕北大地,似乎还没有完全醒过来,千山万壑看上去依然荒凉而苍郁。

 
  位于陕北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的千年枣园,老树虬枝,苍劲挺拔,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不朽和传奇。
 
    神奇的“千年枣园”
 
  泥河沟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落,它不同于一般黄河岸边的村落,三面环山,悬崖峭壁,中间则平野铺展,石山围成的村落变成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聚宝盆,如同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据村民介绍,千年枣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有36亩,现存活古枣树大约1100余株。特别是古枣园内生长的两株干周长3米多的古枣树,经专家测算,树龄约有1300年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胸径达3.45米,体高13米,至今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被誉为“枣树王”“活化石”。此外,胸径在2米以上的还有30株,胸径在1.5米以上的还有106株,泥河沟村因此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2013年,千年枣园被评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4月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同年11月,这个陕北偏僻的山村又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据悉,在泥河沟村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还散落着几处古枣树群落。
 
  佳县红枣果大、皮薄、肉厚,甘甜味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千年油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素有“活维生素丸”之美称。
 
  泥河沟的红枣品质为啥好呢?村民们津津乐道,这里的黄河滩背风、聚气儿,很少遇到自然灾害。特别是泥河沟的环境很特殊,聚宝盆似的地形使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延长了枣的生长期。到了秋季,枣果成熟的时候,这里温差又大,极其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使得该村的油枣成为我国十大名枣之一。
 
  据佳县县委书记辛耀峰介绍,黄河沿岸榆林段一直是陕北著名的红枣产区,枣业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佳县大约有3000多年枣树栽培史,红枣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当地人视为“保命树”“铁杆庄稼”。每年正月,人们都要敬拜“枣神”,祈求红枣丰收。逢年过节,人们还要制作枣糕、枣馍、枣焖饭等传统食品,以示庆贺。长辈们给孩子吃红枣、戴枣串,希望他们早日长大成人,日子甜甜蜜蜜。久远而浓郁的红枣文化已成为陕北人民血脉中不可或缺的“基因”。
 
  在泥河沟村,有“一日吃十枣,医生不用找”“一天吃三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现代医学分析表明,泥河沟古枣园枣果中多糖等功能成分明显高于其他枣。有人统计过,古代中医配方,有一半要用到枣。枣是最常见的药引子,它有调和作用。
 
  夏秋季,走进千年枣园,如同进入天然的艺术和历史殿堂,一棵棵枣树,枝干粗实,枝条繁盛,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神韵毕现,皆由大自然的妙手雕成。
 
  提起他们的千年枣园,村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传说。据说,明朝万历年间,佳州瘟疫流行。白云山道教始祖李玉风真人,见百姓遭如此大难,痛心疾首。李真人思谋良久,到处寻找良方,采果配药。他顺黄河而上,约走了40余里路程,来到泥河沟,看到一片枣林,红玛瑙一样的大红油枣,让李真人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喜出望外,带着仙枣赶回白云观。将仙枣置于大瓦罐中配药煎熬,众患者蜂拥而至,饮此汤一口,当日病即痊愈。没过数日,佳州瘟疫就全然灭绝。佳州仙枣配药降伏瘟疫之事,禀报延安府,又上奏皇帝。皇帝随即褒奖了佳州,并下令北京同仁堂,每年从佳州泥河沟调集一些优质红枣,作为皇室之药品与营养滋补品使用。因此,《同仁堂志》中留下“葭州大红枣,入药医百病”的记载。佳州知州感到脸上有光,就下令黄河沿岸各村寨,开始大力栽植枣树。佳州红枣不仅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名扬天下。
 
  “佳县泥河沟千年古枣园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同时,泥河沟古枣园也是中国红枣产业走向世界的名片。”辛耀峰说,“历经千年沧桑留存下来的佳县古枣园是泥河沟村民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人与枣林和谐共生的文化系统,研究发掘古枣园系统的生存生长条件和其自身独有的基因密码,对于佳县7万亩有机枣园以及全县80万亩红枣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千年枣园”展现综合效益
 
  在陕北黄土高原及黄河两岸的坡地上,枣树的生物特性使其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等多重生态功能。而今,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佳县枣树面积已经达到80万亩,其巨大的生态功能也日益凸显。
 
  由于枣树的适应性强、耐干旱,在非常瘠薄的盐碱地和风沙地上面能够成林,从而起到很好的生态作用。枣树枝叶拦截了雨水,加上各种集水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近年来,佳县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观。
 
  与此同时,由于红枣的经济效益可观,改革开放以来,佳县全县大兴栽枣树。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红枣栽培种植,把红枣产业当作当地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现代农艺措施,红枣产量大增。
 
  每年金秋十月,这里漫山遍野红枣飘香,大枣像红玛瑙一样,树上、田里、房前屋后,一堆堆,一团团,整个一个红枣的世界。当地老百姓人均收入的50%来自红枣。全县年产红枣2.25亿公斤,产值达10亿元,红枣做成了枣酒、枣饮料和各种方便食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枣的深加工让佳县红枣逐渐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枣树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红枣已真正变成农民眼中的“金蛋蛋”,红枣收入已成为佳县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泥河沟村的未来会是啥样子呢?
 
  佳县县长刘生胜告诉记者,泥河沟村已经制订了10年发展规划,目标是将该村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博物馆,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培训交流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区。同时,要在有效保护的同时拓展农业生产功能和发展方式,适度开发旅游产业和高端的以红枣为主的保健、医药产业,以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泥河沟的多元发展。(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