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发现基层 >> 海南日报:一关之口 启封荣与辱 >> 阅读

海南日报:一关之口 启封荣与辱

2017-03-20 08:59 作者:尤梦瑜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常磊
分享到:

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无论是数百年前抑或是新时代下,得胜沙路上从不缺少人气,市井商贩、货物集散亦早已成为这一带的深刻烙印。

 
  海口海关旧址建筑正坐落于得胜沙路8号,如今,这栋古旧却“洋味”不减的建筑仍然延续着其在历史上的功能——被今天的海口海关当作一处办公场所使用。
 
  如今,海关的业务繁忙依旧,当平日里的忙碌喧嚣处于这样一栋沉静在历史中的建筑物时,这样的一“动”一“静”让人们恍惚间仿佛穿越回这栋建筑刚刚启用时的那个年代。历史的行进赋予一个机构强烈的时代感,光景变换之中,琼岛在西方列强开埠后的一派繁忙景象浮现眼前。
 
  海口由此对外开放
 
  不少人都以为“海关”是在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开辟通商口岸后才开始设立,实际上,单从“海关”这个字面上来说,早在1840年前它就已经存在。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便在全国设立4个海关,即津海关、江海关、闽海关、粤海关,而海口便是粤海关下设的七个总口之一。此时,海口已经成为海南全岛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当时这些海关的职能是检查货物、征收关税、船税。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开始掌控中国海关机构。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辟琼州为通商口岸, 1876年在海口正式设立了琼州海关,俗称“琼海洋关 ”或“新关”,以此来管理对外贸易。而此时,清政府原来设立的海关依旧存在,只管理国内船舶征税等。一“土”一“洋”,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人们习惯将主内的琼海关称为“常关”,将主外的琼海关称为“洋关”。
 
  “我们今天所说的琼海关是指洋关,也就是位于得胜沙8号的那个旧海关。”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胡素萍说:“琼海关的设立是海口成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标志之一。”
 
  由外国人全权掌控的琼海关,其“一把手”被称为税务司,从琼海关成立到1945年,历任税务司均由外国人担任,共历经了40位洋人税务司。上世纪 40年代日本侵占海南后,税务司由日本人担任,并改称为“海关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琼海关由当时的民国政府接管,税务司也开始由国人担任,从此结束了洋人统治海关的局面。
 
  根据海关相关历史资料记载,琼海关在刚刚设立时,建在中山路尾端南侧的位置。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出现了马路,路上也有了汽车,得胜沙一带日益繁华,对外贸易使海关业务不断扩大,琼海关原来的建筑已满足不了越来越大的业务量。1934年,琼海关在现在的得胜沙8号开始动工建设新海关大楼,并于1937年竣工,投入使用。
 
  “当时的得胜沙是繁华的商业地带,这里的建筑带有西式风格和南洋气息,除了海关大楼,还有教堂等许多其他西式建筑。”胡素萍说。
 
  琼海关职能众多


  权重一时
 
  到清朝末年,全国各地口岸由外国人掌控的海关职能都十分强大,业务广泛。以琼海关来说,除了拥有今日海关普遍具备的查验货物、征收税费、查缉走私等职能之外,琼海关还监管船舶、验放出入港人员和物品。此外,港务工作像修建灯塔、设置浮标等事务悉由琼海关包揽。在海关职能的基础上,琼海关还涉足邮政,在19世纪末成立了琼州邮政局,主要处理海口和琼州的邮政业务。
 
  胡素萍说:“20世纪初,琼州邮政局建立了马可尼无线电报系统,跨越琼州海峡在海南和徐闻之间开展业务。”
 
  1930年,民国政府财政部将“常关”全部裁撤,凡是出入海南沿海各口岸的船只均由琼海关办理进出口手续。
 
  “早在粤海关时期,在海南设立了9个分口,职能是检查货物、征收关税等。”胡素萍说,海口为“总口”,另9个为陵水口、万州口、清澜口、沙荖口(位于今琼海)、乐会口(位于今琼海)、铺前口、崖州口(位于今三亚)、儋州口以及北黎口(位于今东方)。“常关”裁撤后,在1930年代,琼海关在沿海各口相继设立了十二个分口。
 
  外国货船经琼海关入关后,货物要运转进入国内港口和内地之前,须由海关征收“厘金”,在常关裁撤前,厘金通常是由主内的常关来收取的。
 
  琼海关对社会变迁


  影响重大
 
  毋庸置疑的是,由西方列强掌控的琼海关对海南当时乃至之后一段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带来了颇为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来说,琼州开埠并由外国人全权掌控琼海关,外国人帮办税务,海关的组织机构、行政管理、人事制度、业务工作等无不打上殖民地的烙印。”胡素萍说道,凭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外国人替中国政府代征关税,清政府有些赔款是以关税作担保,便由海关通过固定的银行从关税中支付条约规定的赔款。
 
  海关设立后,西方列强通过通商口岸掠夺本地的资源,同时又将大量外国商品倾销于此。外国船舶和外国货物如潮水般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本地手工业的破产。在那时,海南的牛皮、生猪、鸡蛋、红糖、藤条等农副产品被运出岛外,而煤油、布匹、火柴和白糖等则被大量进口至海南。
 
  不可否认的是,琼海关的设立使海口有了直接的对外贸易,海口地位上升,逐渐取代府城成为海南岛的政治经济中心,更带动了人口流动。在这一时期,海南出国的人数有了更快的增长,海外华侨人数也大幅增加。
 
  口岸的开放意味着海口进入了国际的视野。贸易的繁荣、人员的流动,随之而来的就是外来文化的渗入。
 
  “在明末清初,海口就有天主教传教士登岛传教,洋关设立后,以传播新教为主的传教士数量多了起来。”胡素萍说,西方传教士、商人、学者纷纷来到海南,还在这里办起了学校、医院等等。本地的教育因西方人办的学校开始发生改变,人们的观念也有所变化,在教会学校里上学的孩子们开始穿上西服。当然,诸如此类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海南,在其他通商口岸和内地也同样如此。
 
  海南人最熟悉的喝咖啡习惯便是在琼海关时期也开始形成风尚,在这段时间里,咖啡馆在海南已十分普遍了。(记者 尤梦瑜 实习生 林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