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发现基层 >> 乡村治理模式十一:第一书记 >> 阅读

乡村治理模式十一:第一书记

2017-12-12 16:02 作者:尹小健 郭强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模式十一:第一书记

【专家推介】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尹小健

乡村振兴,首先要破解人才短缺问题。江西吉安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正是从外部引入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许多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入机关门,通过下派担任第一书记,可以增强他们对群众的感情,提升治理基层、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为人民服务夯实基础。

目前,第一书记模式作为制度安排已在全国精准扶贫多个主战场上显现效果。

脱贫后,也不说再见

每月20多天呆在村里

圳上村是江西吉安市吉安县最为偏远的村庄之一,贫困户达102户329人。去年,吉安县发改委干部兰兆义主动请缨,到圳上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吃在村里,住在村里。

在他的努力下,圳上村修通了路,架起了桥,改造了危房,成立了合作社。村民说:“兰书记来的一年多,村里的变化赶上了过去十年的变化。”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在吉安的田间地头,活跃着许多和兰兆义一样的第一书记的身影。这些第一书记从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同岗位选派下来后,纷纷沉下身来,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到村里报到时,我的内心是既激动又忐忑。激动是因为终于有机会到基层一线去锻炼自己,可当我想到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农村工作,又感到有些忐忑。”2015年从吉安市财政局下派到井冈山市拿山乡长路村任第一书记的周德茂回忆说。

到了村里后,周德茂快速转换角色,每月有20多天呆在村里,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床。”这是如今他的生活状态。

将新事物新理念带到农村

从农村出来后,陈国辉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农村。今年,他从江西省政法委下派到吉安市泰和县禾市镇丰垅村担任第一书记。丰垅村人多地少,思想观念落后,产业结构单一。

陈国辉走村入户,又四处奔走。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土坯房加固了,小广场建起来了;30多亩蜜柚种下去了,350K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了……

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村子脱贫“摘帽”之后,井冈山市夏坪镇夏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冰并没有就此闲下来。半月谈记者在村里采访时,谢冰正在为脱贫户解答医疗报销的政策,一个村民找来,想麻烦谢书记找人帮忙维修一下电视机。

“我们现在的工作节奏几乎和脱贫前一样。乡亲们刚刚脱贫,我们要做到‘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他们有大事小事,还是会第一时间来找我们。”谢冰说。

半月谈记者在吉安市多个贫困县采访了解到,脱贫“摘帽”后,这些第一书记并未立即离开,而是继续留在村里,成为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半月谈记者 郭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