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发现基层 >> 瞭望东方:“90后”是理想的员工 >> 阅读

瞭望东方:“90后”是理想的员工吗

2017-10-24 08:49 作者:张燕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编辑:常磊
分享到:

随着“90后”乃至“95后”大批踏入职场,抱怨的声音多了起来。“任性”“不靠谱”等词汇似乎成为其标签。类似的评价也曾被贴到“80后”“70后”身上。

对“90后”的刻板印象会不会只是年龄“鄙视链”上的最新一环?在评价“90后”时,或许也该审视一下自身,是不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了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用“一代不如一代”的言论来显示自己的资历?

实际上,“90后”并非如刻板印象所显示的那样。

吃不了苦?

在搜索引擎框里输入“千禧一代”这个词,会发现“懒惰”赫然出现在自动完成选项的前三名。人们普遍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很容易感到无聊,他们希望得到即时满足,而且总是在不同的临时工作之间跳来跳去,很难固定地在一家单位工作。换句话说,他们并不是理想的员工。

在网上疯传的辞职信大多出自“90后”之手。如果说以前人们在辞职时大都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现在年轻人在挥手的同时,还要留下一段对前雇主的辛辣评价。

不少人将他们称为“被宠坏的愤青”,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来自他人——很大程度上是虚幻的网络环境中——过度的赞美,以至于他们在入职第一天就期望得到高工资和出人头地的工作。然而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间的差距很快就体现出来,这让“90后”和雇主产生了龃龉。

对于刚工作的新人来说,免不了端茶送水,而且还要加班加点,和之前设想的体面工作不太相同。即使是号称“金领”的专业服务机构,其入门级工作也是单调而辛苦的,新员工每天要在枯燥的表格和幻灯片前煎熬几个小时。

一名打算在咨询行业大展身手的年轻人,工作后接到的首份任务是花3个月时间做一份近百页却没人看的尽职调查,其挫败感难免会浮上心头。同样的感觉会出现在一些初级律师身上,他们在实现“律政梦想”前,最初的任务是每天到楼下为资深律师跑腿收快递。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很快就会感觉自己像机器的零件一样,不但被无声地“标准化”,而且被忽视,因为没人会愿意花工夫去了解他们。

当“90后”在职场感到不适的时候,他们无力改变老板,就只能改变自身的选择了。有些人开始从传统的工作领域退出,寻找更能“释放”自我的平台,这也是造成人们对“90后”“懒惰”和“吃不了苦”等评价的根源。比起那些需要“吃苦”的工作,不少年轻人目前最想做的是网络上的当红博主,比如四分之三接受调查的英国年轻人作了这一选择,在他们的心目中,网络博主及其进阶版“网红”的吸引力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医生或者律师等职业。

其实,“90后”在找工作时,追求的一些基本要素和他们的前辈没有区别,如有趣的工作内容、稳定的经济保障、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一份他们可以引以为傲的使命感。

对此,给他们贴标签的人和雇主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忠诚的一代

标签化的刻板印象从来都不是最准确的现实反映,对“90后”的评价也是如此。虽然有不少负面标签被贴到了这个群体身上,但实际上他们也很容易被“洗白”,比如,2017年对英美两国展开的全面调查就给了他们较高的评价。

英国智库决议基金会2017年初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90后”并非不能扎扎实实地安心工作,他们爱岗敬业的程度甚至要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这代人中间,每25个人当中,只有1人在25岁左右时一年换一次工作,也就是说,年流动率不足5%。

而上一代人,也就是“80后”,在同一年龄段时跳槽的概率比“70后”高出一倍。从个人收入角度看,这对他们是好事。每换一次工作往往能涨薪15%左右,而且还能获得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同时可以判断哪种类型的雇主更适合自己。对于那些始终待在一家公司的人,他们的薪酬几乎原封不动。

调查结果显示,“90后”与处在同一年龄段的老一辈一样,懂得奉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他们非但没有因为这种忠诚而获得奖励,反而背上了“浮躁”的名声。

对“90后”的误判也发生在美国。2017年4月,皮尤研究中心利用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发布了类似的研究。这份报告发现,18至35岁的美国劳动者与前辈年轻的时候忠于一家公司的概率相同。而在拥有大学学位的人中,“90后”为雇主效力的时间甚至高于同一年龄段的上一代人。

“90后”对岗位的忠诚或许和宏观环境有关。他们踏入职场的时候,正赶上金融危机后的几年,不得不从一开头就要应对包括削减开支在内的各种影响,这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形成了更加谨慎的习惯。在金融危机后,人们通过跳槽获得更好工作的机会相对少了很多,其信心或议价能力也相应降低。

会计师事务所德勤每年都会针对“90后”的态度发布研究报告,该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在过去短短12个月内,发达国家最近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也导致年轻人对安全的渴望变得更加显著。这份2017年针对世界各地的8000名“90后”进行的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这一代人如今不太愿意在2年内离职,而有在现有岗位上效力5年或更长时间意愿的人,人数比一年前有所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90后”里,有7人渴望全职工作,而非人们之前认为的这代人最喜欢自由职业,主要原因是他们渴望“职业稳定”和“固定收入”。

逐步改变社会

无论是对“90后”点赞,还是差评,难以改变的一个趋势是:“90后”作为最有活力的群体,正在逐步改变社会。

比如,他们在重塑美国社会。虽然看起来传统的中老年白人男性如今占支配地位,但“90后”的崛起正在改变这种状况。

时间是“90后”最好的朋友。因为白人的中位年龄目前是43岁,而混血人种美国人的中位年龄则是20岁,这一以“90后”为主的群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少数族裔。随着“90后”进入生育高峰,在不久的将来,在美国出生的小孩中,会有大部分人属于少数族裔。少数族裔目前已经在美国年轻人中占了近一半比例;而随着“婴儿潮”时代出生的白人陆续退休,数量庞大的年长白人,很快就要靠更多元的年轻一代来养活。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观察“90后”带来的变化有些太过宏观,其实在一些小的细节上,这代人已经带来了变化。比如,“空巢”的少了,“啃老”的似乎在增多,因为“90后”如今更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

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的一项新分析显示,空巢开始不空了,18到34岁的年轻人更有可能与父母而非与恋人同住。报告发现,2014年是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有32.1%的人生活在父母家里,相比之下有31.6%的人和配偶或伴侣同住。

这与“90后”结婚和组建家庭的时间都比前几代人晚有关。在上世纪60年代,女性初婚年龄的中位数是20岁,男性是22岁。25岁以上的人群中,未婚者仅占一成。现在男女的初婚年龄中位数分别是29岁和27岁,25岁以上的群体中未婚者占五分之一。皮尤中心预测,这一代年轻人中,四分之一的人可能会终身不结婚。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美国,欧洲也同样。在意大利,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比例甚至更高。

有人认为,“90后”的成年子女继续生活在父母家里,可能标志着他们无法迈出步伐,成为真正的成年人。但更多的人觉得这种改变没问题,家人会觉得彼此之间更亲近,相互陪伴的时间更多了。

当“90后”的标签从“懒惰”“自我”等变成“忠诚”乃至“恋家”,这个世界会不会显得更有趣?(张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