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发现基层 >> 民生周刊:垃圾焚烧 躲不开的课 >> 阅读

民生周刊:垃圾焚烧 躲不开的课题

2016-07-21 09:26 作者:赵慧 来源:民生周刊 编辑:常磊
分享到:

解决垃圾围城围村问题,是重要的民生课题,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事关城乡居民健康,是一个躲不开的课题。

由于担忧垃圾焚烧带来的环境隐患,近年,垃圾焚烧项目因周边群众反对而被叫停的时有发生。6月底,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被叫停就是较为典型的案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注意到,就在仙桃市政府通告暂缓建设垃圾焚烧项目的第二天,邻近的潜江市也发布通告:“决定停止引进奥古斯特项目”(农药生产项目)。其后,距仙桃不远的监利县政府也主动发布“关于我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情况说明”的公告,介绍该县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情况。

“这反映出正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中部地区,也遭遇到了工业发展和破解垃圾围城的现实困境。”常纪文表示。仙桃、潜江、监利三地是邻居,三地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面走在湖北前列。仙桃市民对垃圾焚烧项目的态度,在另外两地引起了连锁反应,常纪文认为,“这是典型的邻避效应特征。”7月3日,广东省高要市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这说明在群众环保意识觉醒之后,对各级政府环境项目建设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公开、立项科学、监督严格、管理到位,是起码要求。

“尽管如此,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是必然趋势,不能有困难就不做。”常纪文认为。

妥善解决利益攸关方关切

6月25日,仙桃市政府举行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闻通气会。仙桃市委副秘书长王中林在会上介绍,仙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干河办事处郑仁口村,概算投资2.5908亿元,占地120亩,由绿色东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以BOT模式与市政府合作兴建。他表示:一期建设日处理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炉,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逆推式、倾斜多级炉排的机械炉排炉技术,其中二英排放指标优于国内排放标准,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欧盟标准。

尽管技术先进,但仙桃民众担心的却是:垃圾焚烧厂的选址。有仙桃市民表示,项目距离市中心不到3公里,距离最近的小区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而且,垃圾焚烧厂的灰尘掩埋点设在市民用水取水点通顺河附近,对市民饮水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仙桃垃圾焚烧项目在选址规划上显然考虑不周,政府可能是出于运输方便的考虑,将其建在城市边缘,其实可以借鉴广东以及台湾地区的做法,将垃圾焚烧厂建在远离人群的山区。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将其建在政府大楼附近,这也不失为一种倒逼垃圾焚烧厂技术达标的方法。”常纪文说。

仙桃民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市政府刻意隐瞒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程,从选址到招标建设的两年内,周边民众并不知道正在建设的是一座垃圾焚烧厂。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仙桃垃圾焚烧项目于2013年4月获得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核发的《省环保厅关于仙桃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13年8月湖北省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核准。尽管仙桃官方表示,曾在环保局网站进行过项目公示。但多数民众表示并不知情。

相比之下,监利县的做法要透明得多。监利县政府在“关于我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情况说明”中提到,在环评阶段,项目所在村及邻近村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浙江、江苏、襄阳、荆州等生活垃圾项目地考证项目环保情况,积极支持该项目落地。

对此,常纪文说,公众对垃圾焚烧厂的反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项目风险不确定性的担忧。减缓这种担忧的途径应是更为开放的参与、更为透明的信息公开和适当的补偿。监利县对于垃圾焚烧项目主动进行信息公开,并且项目运营方具有丰富的经验,这打消了居民的疑虑,成功地阻止了邻避效应。

从仙桃和监利两县垃圾焚烧项目的不同结果看,对相关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不了解,是引发群众反对的根本原因。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上,“让利益攸关方充分了解技术、信息,充分表达意见、关切,并对这些关切给予妥善的解决,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常纪文认为。

垃圾焚烧是大趋势

垃圾填埋和焚烧是当前垃圾集中处理的两大主要方法。由于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以及填埋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等原因,垃圾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都认可的最好办法,具有占地面积小、效率高、减量快等优点,因此成为各地首选。

与垃圾焚烧项目集中落地伴生的,是不断发生的邻避运动。仅今年以来,湖南、河北、湖北、广东等地就发生了多起关于垃圾焚烧项目的群众抗议行为,导致多个项目未能顺利落地运营。

“我国工业化进程是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的。目前,东部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那里的邻避运动在四五年前较严重,如今这一运动正在向中部地区推进。”常纪文认为,“邻避运动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回避不了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痛苦的邻避运动,我国也必然会经历这一过程。”

他认为,邻避运动一方面说明公众开始关注自身的环境权益;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政府引进的民生项目,由不关心到开始高度关注并要求积极参与,以保证他们对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这是一件好事,这就倒逼各级决策部门,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再也不能关起门来决策了,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发挥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监督作用。如果做到这些,群众绝对是会支持的,监利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在项目立项、建设、运行中,实行信息全透明,让所有利益方都能参与其中。当所有利益方都坐下来谈的时候,就是项目顺利实施的起步。

常纪文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都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就超过1.7亿吨,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解决垃圾围城围村问题,是重要的民生课题,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事关城乡居民健康,是一个躲不开的课题。城乡垃圾集中处理、焚烧是必然选择。可以预见,“未来邻避运动还会时有发生,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做。大约到2030年左右,工业化进程完成后,情况将会得到根本好转。”

常纪文建议,垃圾焚烧项目要想顺利落地,首先是确保所采用的焚烧技术达到先进标准;其次,运营企业要讲信用、守法律、做公益;第三就是政府工作方法很重要,必须做到信息公开、补偿到位。

期待出现抓垃圾分类的书记市长

和发达国家比,我国垃圾分类推行了多年,却始终流于表面,成效甚微。业界普遍认为,健全的垃圾分类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前置条件。而实际上,由于垃圾分类不健全,源头低热值垃圾没有得到分拣,很多垃圾焚烧厂的确存在焚烧不完全的情况,造成的大气及飞灰污染也非常严重。所以,在建设垃圾焚烧厂的同时,必须强力推行垃圾分类。

6月20日,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有效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和最终处理量,减轻末端处理压力,或可成为破解垃圾焚烧厂落地难题的一把钥匙。

常纪文感慨:什么时候,我国能涌现一批抓垃圾分类的书记、市长,那将是这个城市市民之福。书记市长不要觉得这个“名号”不好听,市民群众也不要觉得这个书记市长不够“高大上”,他们是在做功在当下、利在百年的大好事。能把垃圾分类这件事做好做实的书记市长,完全值得市民在一个城市的醒目之处为他们树碑立传。(记者 赵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