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资讯 >> 发现基层 >> 新民周刊:中国明星的好莱坞征战 >> 阅读

新民周刊:中国明星的好莱坞征战史

2016-05-20 09:47 作者:阙政 来源:新民周刊 编辑:常磊
分享到:

作为第一个踏入好莱坞的华裔女明星黄柳霜,在她不算长的一生中,一共出演过50多部好莱坞本土电影,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国明星能够超越。为此,她曾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籍华裔影星”。

在黄柳霜从影的年代里,华人在美国大都干着苦力,不像今日,遍地都是唐人街、中国城。自她以降,中国明星闯荡好莱坞,又是如何一番局面? 

“过江龙”并不少

细数起来,勇猛的“过江龙”并不少。全世界有名的李小龙,虽然出生就在旧金山,3岁时就曾在华裔女导演伍锦霞的电影《金门女》里扮演一个女婴。但他最初出演电影主角却是在香港:1950年,他主演了《细路祥》,此后又拍摄了《人海孤鸿》。1960年,他再度漂洋过海,进入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同时在当地成立“镇藩国术馆”(李小龙原名李振藩)教授中国功夫。1966年,他在洛杉矶拍摄《青蜂侠》,演的不是主角,风头却盖过了男一号。不过,这时的他,还远没有到达巅峰。1970年,李小龙回港省亲,其实也是准备与邵氏电影磋商合作,不想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直到次年才与邵氏的对手嘉禾电影签订片约,相继拍摄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部影片,皆大卖——邵氏的痛失李小龙也成为香港电影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1972年,李小龙在嘉禾老板邹文怀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协和影视”,好莱坞这才终于留意到李小龙的才华——华纳影视和他的协和影视合作拍摄电影《龙争虎斗》,这成了李小龙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电影。只可惜,正在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却突然在香港逝世,年仅33岁。

不过,在全世界,李小龙仍然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是他将 “Kung Fu”一词写入了英语词典。最近这些年,香港拍了那么多以叶问为题材的电影:梁朝伟的《一代宗师》、甄子丹的《叶问》三部曲、黄秋生的《叶问终极一战》,也正因为叶问是李小龙的师父,连带地具有国际知名度。

李小龙以快如闪电的“截拳道”打入好莱坞之后,成龙反其道而行,在东方拳脚里加进美式搞笑。虽然1980年的《杀手壕》和1984年的《炮弹飞车2》未能初战告捷,但1998年一部《尖峰时刻》却让好莱坞也迷上了Jackie Chan,2000年他又和欧文·威尔逊合作了《上海正午》系列。拿命来拍电影的“成家班”在好莱坞也赫赫有名,成龙自己都说:“外国同行一听到JC Stunt Team就惊叹。”2010年,成龙还和威尔·史密斯的儿子贾登·史密斯合作了由1984年好莱坞功夫片《龙威小子》翻拍的《功夫梦》。

成龙电影里的个人英雄主义其实与好莱坞颇为接近,所以他一直演的是正面人物。而当年李连杰在香港得罪了黑道,避走好莱坞,就没有那么好运,常常需要扮演反派——《致命武器4》《宇宙通缉令》《狼犬丹尼》《致命罗密欧》《敢死队》,都是清一色反面角色。甚至还有一部为他量身定做的电影就叫《恶棍》。2008年,一部《功夫之王》集齐了多个中国功夫明星:成龙、李连杰、邹兆龙……这一次,邹兆龙接过了反派角色,李连杰总算有了正面形象。

而和成龙同样出身于“七小福”戏班的洪金宝,在好莱坞也从武术指导开始,慢慢变成了演员、导演,代表作品有《过江龙》《丧门犬》等。反而在香港时喜欢客串一两个小配角玩玩的袁和平,到了好莱坞以后专心做起了武指,拍出《黑客帝国》这样震惊世界的名作。

一切都是为了生意

数了一圈明星,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没错,就是“中国功夫”。双龙立足好莱坞,全靠功夫;成家班袁家班进军好莱坞,也全靠功夫。依靠功夫在好莱坞闯荡的,还不只是以上这些非常著名的一线巨星,只要有功夫,即使是在香港电影圈也只能排到三四线的小演员或者武指,也可以去好莱坞拼一拼——比如邹兆龙,比如陈虎。

反过来,如果不是拳脚上有看家本事,即使在全亚洲知名,即使演技出众,也很难在好莱坞真正获得一线的资源。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周润发——在香港,他拿过无数影帝,《英雄本色》《喋血双雄》《龙虎风云》《阿郎的故事》,一溜经典名作。可是在好莱坞,他主演的《防弹武僧》《黄石的孩子》《替身杀手》《边缘战士》,都不算大片厂的大制作。唯一一部根据经典原作翻拍的电影,1956年的原作由黛博拉·蔻儿和尤·伯连纳主演,片名叫作《国王与我》,而周润发与朱迪·福斯特重新演绎的新版,片名却叫作《安娜与国王》!后来他虽然也参演过《加勒比海盗》这样的大IP,演的却也是小配角。

无独有偶,1988年一部《红高粱》让巩俐成为第一个作品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女演员,而之后的《秋菊打官司》和《霸王别姬》更让她成为包揽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演员。她的好莱坞星途似乎要比周润发坦荡一些——《艺伎回忆录》由斯皮尔伯格监制、《沉默的羔羊前传》算是大IP、《迈阿密风云》又与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联袂。不过,一旦离开东方语境,去掉不怎么卖座的商业片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她还是充当了东方花瓶的角色。

为什么没有了功夫就失去了一大半疆土?因为好莱坞的生意,要面向全世界。在好莱坞制片界,有一句名言:“美国人为全世界拍电影。”而中国的功夫片,就曾经是一个能够卖往全世界的片种,好莱坞如此痴迷于功夫,主要是为了做生意。

跨文化比迎合更难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柳霜在银幕上饰演中国娃娃的时候,正值美国《排华法案》时期。银幕下,华人深受种族歧视,银幕上,黄柳霜也只能演出一些被符号化的中国女人形象,“要么被杀,要么自杀”,命运多舛。当年,不但中国的政府官员对黄柳霜超越国界的形象不满,将她视作“好莱坞的傀儡”,就连她的家人都引以为耻——尽管她的演出和华人实际的际遇多有重合之处。

不仅如此,黄柳霜没法在电影中演出主角,还有一个现在听起来有点荒唐的原因——当年美国的电影制作法规禁止不同种族的人物在银幕上接吻,所以她注定演不成爱情片里的女一号。当年的美国电影审查到什么程度呢?拿“色欲”来说,暴露性器官、裸体自然不可以,洗澡只能出现头颈和手臂,连夫妻间的亲热都不可以表现,接吻只可以吻颈部,而且对“床”特别敏感,尤其是“双床”——“字幕中提及双床,或者拍出双床,其一混乱,表示仅一个床被使用”,都是赤裸裸的性暗示。

黄柳霜虽然演不成主角,却从来也不屈服于种族歧视。1936年,她访问中国后,一直致力于提升中国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

后世,种族歧视改善了,可生意毕竟还是生意。中国明星被好莱坞视作“东方元素”,正如《功夫熊猫》里的剪纸、竹林、面条、包子……他们的存在,为好莱坞电影增添了一份神秘古国的东方美,为好莱坞电影销往全世界增加了文化差异性的内涵,看起来似乎显得比单纯的肌肉美女更有一点深度——你看,名导演也喜欢——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大卫·柯南伯格的《蝴蝶君》,罗伯·马歇尔的《艺伎回忆录》,让·雅克·阿诺的《狼图腾》……

《艺伎回忆录》让章子怡进一步坐稳了“国际章”的座位,但她的好莱坞之旅却以和名商巨贾的分手以及后院起火的“泼墨门”画了个暂停符,反而沉下心来修炼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倒又柳暗花明,为演艺生涯打开了新局面。

而曾经和陈冲一起在《末代皇帝》里大放光彩的邬君梅,如今也回到国产影视剧里,演起了阿姨妈妈的角色。要想摆脱“东方花瓶”,除非是自起炉灶——陈冲在好莱坞尚有知名度,主要因为她不仅做演员,还做导演。尽管《面子》等影片讲的是华裔故事,并非院线卖座大片,但在文化价值上并不低,她也因此担任了包括洛杉矶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在内的多次评委,算是掌握了一些话语权。

在好莱坞拍电影,迎合鬼佬趣味本来就不容易——吴宇森拍了《变脸》《碟中谍2》成功,未必代表徐克拍《K.O.雷霆一击》《双重火力》就行;于仁泰拍《五行战士》《鬼娃新娘》《佛莱迪大战杰森》还行,不代表程小东拍《潜龙轰天3》、陈嘉上拍《拳皇》会卖座。而跨文化的尝试就更难——当华裔导演想要尝试拍摄一些和功夫无关而和中国有关的题材时,立马遇到了障碍。吴宇森曾想拍摄《飞虎》,讲述美国飞行员在中国的故事,却被美国片方明示:不希望有那么多中国人出现在影片中,因为美国观众不爱看。

真正能做到跨文化的,好像只有李安一人而已。今年,袁和平拍了《卧虎藏龙》续集《青冥宝剑》,片中也启用了不少ABC新人面孔,却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不过,这部电影由《纸牌屋》的出品方Netflix投资拍摄,原本的意图就是以网上付费点播为主——由此也可见得中国文化在好莱坞毕竟处于边缘位置,离开真正的全球院线还很远。

酱油是一种必备调味品?

“国际章”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花旦奔向了好莱坞——李冰冰拍了《变形金刚4》《生化危机5》,周迅拍了《云图》,范冰冰拍了《钢铁侠3》。不过,在这些花旦进军好莱坞的步伐,却总是和一个词保持着尴尬的关系:打酱油。

李冰冰已经算是最不酱油的一个,但《生化危机》系列有米拉·乔沃维奇在先,李冰冰饰演的特工艾达·王注定成不了女一号。周迅在《云图》里虽然一口气演了3个角色,但不仔细看还真找不到,因为每个角色的出场时间都只有几秒钟而已。至于范冰冰在《钢铁侠》里演的女医生,就更是打酱油,不但出场时间短到一闪而过,还是个“中国电影市场特供版”,在国际版里是没有“国际范”的。

和她一样被“特供”中国市场的还有《环形使者》里的许晴。片中她虽然有不少戏份和台词,可是在国际版中台词却是全部被掐去的,出现的场合也多是朦朦胧胧,很像一个打了过度柔光的MV。

既然是打酱油,又不会在国际电影圈里造成多大影响力,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因为镀金回来,商家会认。所以,黄圣依才会放出“和汤姆·克鲁斯一起走奥斯卡红毯”的消息,继而又晕倒在红毯外。所以,范爷才会一次次穿着龙袍、青花瓷、孔雀尾,招摇在各种红毯上。

最近,美国《国际财经日报》一篇名为《由于中国的好莱坞雄心,中国明星收入涨两倍》的文章写道:“中国国内电影票房猛涨,明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而且中国的影视制作公司正积极筹拍外销电影。这让中国的大牌明星,特别是英语水平不错的影星,变得炙手可热。去年一些中国影星的身价已经涨到原来的两三倍。”

不过,身价虽涨,名却不随利来。翻一翻老皇历,奥斯卡给亚裔演员最高的表演奖还只是“最佳配角提名”(日本演员渡边谦因为出演爱德华·兹威克导演的《最后的武士》获此提名)。而像《一代宗师》这样虽然拿到多项奥斯卡提名,却都是竞争技术类奖项。和中国人已经在奥斯卡上拿到的大量技术奖小金人相比,演员的征程还很长。

明星脸不等于零风险

不止中国明星热衷好莱坞,最近几年,好莱坞也非常喜欢在电影里多加中国明星。理由,当然还是为了做生意。中国电影票房的井喷,使之就快成为全球最大票仓,好莱坞敏感的制片人们自然也闻香而来。

要在中国卖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有几张观众熟悉的中国明星脸。所以,当年《变形金刚4》几乎就是奔着中国市场而来——又是以公开招募方式选拔中国演员,又是到武隆天坑取景……结果也果然如愿以偿,当年《变4》以将近20亿的成绩成为内地票房最高的引进片,直到一年后被《速度与激情7》打破。

好笑的是,因为生意经,曾经困扰黄柳霜一代最大的问题:种族歧视,也被轻易解决了——华人在好莱坞电影里的角色设定,从昔年的丑角、武行、反派、非法移民、唐人街小贩,逐渐变成了科学家、医生、CIA探员……2013年美国之音(VOA)电台网站曾发布一篇题为《中国与好莱坞的联系改变电影生意》的报道,称:“去年好莱坞翻拍影片《赤色黎明》,讲一支外国军队入侵美国本土。起初影片里的‘坏蛋’是中国军队,但制片方在电影公映前作了修改——现在,影片里的入侵者成了朝鲜人。”

当中国的电影明星忙于征战好莱坞时,好莱坞也正在试图吃透我们的游戏规则,“中国电影审查官员”显然是他们最不想得罪的群体。想想这些年来,美剧里期期艾艾讲不清英文的一张张亚洲移民面孔,从前好像都是中国人——经营着饭馆卖一些里面夹着小纸条的幸运馅饼,或是开着洗衣店为一颗扣子与鬼佬争执——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经悄悄地集体变身韩国人。

不过,规避了审查风险,加了中国明星的好莱坞电影,就真的一定能卖座吗?最近,在名为“突进!无国界大片——中外合拍电影进行时”的论坛上,索尼影视大中华首席制作总监黄嘉莉就否定了这种想法,称之为“大错特错”。在她看来,“不是这样混搭,就能成为一部国际大片,做电影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主要面向的市场,选定是偏向国际,还是偏向本土”。

当卖往中国和卖往全球产生矛盾的时候,好莱坞还是会停下来,想一想,如何保持作品的品质。再联想一下今年开春《叶问3》的金融游戏丑闻,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把功夫都花在了电影之外?(作者: 阙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