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品牌 >> 杂谈:过年四记 >> 阅读

杂谈:过年四记

2015-02-28 11:04 作者:江西 王玉初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分享到:

江西 王玉初

归程与启程

姐姐和姐夫过年时从苏州开车回江西老家,尽管路上走得有点慢,但还算顺利。当时路上即便有点堵,姐姐的心情还是畅快的,因为她很快就可见到几个月不见的孩子,可以和家人团聚了。那是收获后团聚的期待。与回家不同的是,年后他们外出,带着一份新的希望与憧憬,却也有几分未知与不安。用姐夫的话说,车开得很重。但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暂时舍下儿女,再次启程,奔向城市的工地。

祖堂与池塘

老家新建了祖堂,周边的村子也是如此,且修得气派。兴修祖堂,是人们对祖先的一份信仰。在去年,地方政会组织村民清理了一些池塘的淤泥,且多以门口塘为先。修祖堂是村民自发组织,集资不少,多则一户上万,少则几千元。清理池塘,政府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大头还是由村民筹集。这两件事,建祖堂的钱往往很容易凑齐,甚至还有不少人自愿多捐赠一些;掏池塘的集资,有时则需要多跑几场。同为公益事,关乎信仰的东西,还是更有力量些。

餐桌与火盘

过年的餐桌,以往是大鱼大肉。因为一年难得有几顿好吃的,只好等到过年时来解一次馋了。如今的过年餐桌,鱼、肉、鸡等依然不会少,但更受欢迎的却是臭豆腐与红薯稀饭等。以前,大过年时自是不会做稀饭吃,免得落下个来年只能吃稀饭的收成。如今的鱼、肉等,还会做些端上餐桌,更像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就像在并不寒冷的除夕夜,父亲照例会生一盘旺火,喻意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老百姓的餐桌,吃的是年味,更是一份亲情的交融,也包含着一份健康的期望;火红的炭火盘,释放的是温暖,更是美好日子的寄望。

团年与烟花

团年是乡村过年的重头戏。每年除夕,村里每家每户相约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祭拜祖先。大家都捧上肉、鱼、酒、蒜苗等供品,当然还有筷子、菜刀等。其间的喻意没有完全弄明白,只是在烟雾缭绕间,腊肉或熏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祖堂。管年的人召集大家作揖团年。尽管仪式并不规范,但整个祖堂在片刻间安静下来。行完仪式之后,管事的人向大家通报修祖堂、挖池塘的一些费用开销,以示公开透明,也让族人放心。

团年的最后一环便是放烟花。烟花搬到祖堂前的池塘边,一字排开。烟花拼命地窜向空中,迅速炸开,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却在瞬间消逝。烟花要的也许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美丽。烟花不是人生,人生的高度不是烟花所设定的,人生要的是一份恒久与不断的进步,在于对完美的追求与自我价值的升华。

年,就在这一件件小事中说尽就尽了,个中滋味不妨细细咂摸。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