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释放生态红利 探路绿色崛起 >> 阅读

释放生态红利 探路绿色崛起

2017-08-02 14:4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编辑:刘飞
分享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戴在陕西安康市头上这一连串“帽子”,几乎一直是贫穷落后的注脚。

但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安康市创造了发展新奇迹——2015年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领跑”陕西;2016年包括生产总值增速在内的6项指标,在全省“拔得头筹”。今年上半年,安康又在全省扶贫攻坚测评中获得第一!

“绿水青山”的安康,如何冲破十万大山的重围捧回“金山银山”,成功逆袭为西部增长“新高地”?

记者安康调研发现,从过去盲目追求“金山银山重于绿水青山”,到后来纠结“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再到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康多年发展的理念之变,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正是在创新求变、干事创业的不懈追求中,安康对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终于让“秦巴明珠”再放异彩。

生态红利:

绿水“流”出金银矿

青山“长”出大产业

这是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下安康市交出的发展成绩单——

2016年安康生产总值增长11.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3.7、4.6个百分点。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项指标位居陕西省第一位。

对此,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虽说我们经济总量不大,但能跑出这样的速度,对于川陕革命老区等“四区”叠加的安康来说也属不易,“尤其是在去年减少上百亿元产值的前提下”。

所谓“减少上百亿元产值”,正是对于高污染产业的“壮士断腕”。安康市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把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节约集约作为企业引进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十二五”期间安康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余家,这直接让安康减少工业产值300亿元。

然而关停“两高企业”置换出的生态产业,却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安康充分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推进富硒产业、生态旅游、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跃上新台阶。

“我讲一个故事。”郭青说,“我们的富硒茶有上千年历史,2016年的产值已经达到41.6亿元。但还有比这个绿色产业潜力更大的,就是发展才两三年的包装饮用水产业,今年一季度已达到4.6亿元产值。按照预测,这个新兴产业明年的总产值就能超过发展上千年的富硒茶。这个对比说明,沉睡多年的富硒水犹如金矿,发展生态经济的魅力和潜力无穷。”

不只是包装饮用水,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都在不断壮大,

在有“富硒第一镇”之称的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汉江两岸皆是郁郁葱葱的富硒茶园,但在几年前,这里还分布着不少厂矿企业,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产生威胁。

“现在全镇经济已经转型到三产融合的生态农业上来。”镇党委书记蔡英红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共有2.8万亩茶园,其中7000亩属于新建,一共11个村子8个种茶,茶收入占总收入70%。

焕古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来两家大中型茶企,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2016年的总产值达到1.7亿元,茶产业收入迅速膨胀了70%。

“大企业的进驻转变了茶农零散经营的传统模式。镇上在各村组织茶产业服务队,提供田间管理、防控施肥等技术指导,企业负责收购并在传统春茶基础上开发夏秋茶产品,让茶农一年三季有活儿干,拉长了产业链。”当地一家茶企负责人刘小斌说。

不仅焕古镇茶叶被打上“富硒”特色。安康市有2/3的土壤富含硒元素,54%的土壤硒含量达中硒以上水平,是全国最大、最宜于开发利用的天然硒资源富集区。

“富硒成为安康发展生态产业的健康品牌。”安康市委常委罗雪剑表示,经过多年研究与开发,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猪肉等产品陆续走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富硒产业已经成为安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安康的靓丽名片。

不仅如此,富硒产业还成为安康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据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张立君介绍,目前安康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标志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已占安康GDP达65%,其中富硒产业连年以30%的超高速增长,成为安康市生态友好型产业的第一产业。

转型之道:

从“选择题”到“四则运算”

一方面,安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涵养地,任何环保上的纰漏或偶发环境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问题,必须忠实履行“一江清水供北京”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环境也是安康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保护好这方山水,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安康,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增长,这是关系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大是大非问题。

如何放弃“选择题”,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为此,安康打出转存量、优增量、控总量、减量置换的组合拳,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同时加快培育和做大绿色产业,替代传统发展方式。

如今,安康市已逐渐形成“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走出“生态好等同于发展慢、百姓穷”的误区,始终将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命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岚皋县南宫山镇的展望村地处巴山北麓,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2010年起,县上组织发展山林经济,展望村开始种植速生泡桐树。目前全村泡桐树面积6500亩,逐渐形成产业。一亩地每年可出木材2.7方,每方收购价500元,树枝树杈树叶一吨还可卖300元,农户一亩地年收入2000多元,荒山岭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银山。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出来的效益却大不同。安康市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以绿色优势、综合实力、城镇功能、民生福祉、文明程度“五个显著提升”夯实了目标体系,相继出台《关于扎实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制度文件,力促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

“一年栽五年的树,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郭青如此形容安康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努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