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小山村的生态作为 >> 阅读

小山村的生态作为

2017-07-10 15:16 作者:付生 于菲 来源:潍坊新闻网 编辑:刘飞
分享到:

 一个“困守”大山深处上百年的小山村,如果用生态理念来建设家园,会有怎样的变化?青州市王坟镇胡林古村给出了一份可喜的答案。

从2015年开始,这个位于青州西南山区的小村子,以生态建设为根本,吸引外来资金种树、栽花、修路、建设施,推动发展快马加鞭。

痛定思痛选择新路,生态理念引来金凤凰

从青州城区出发,我们驱车一个小时来到胡林古村,蜿蜒的柏油路两侧,满目青山绿水。

村支书孟庆利告诉我们,以前的胡林古村,虽然大部分山体植被茂密,但也有三个山头因为过度砍伐,基本光了头。“我们这儿耕地少,村民靠山吃山,又不懂得保护,不仅没富起来,还伤害了大山。”孟庆利说,因为发展不起来,原有200多户人家的山村,人口大量流失,如今常住人口只有60多人,壮劳力不到20人。

未来之路怎么走?村“两委”一班人商量了好几次,最后决定,还是要靠山吃山,但不能只索取不回报,而是让大山重新绿起来,发展旅游、养生等产业。

这是个好主意,但实施起来却很难。2015年之前,这个村集体收入为零,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还严重缺水。面对村“两委”的决定,不论是本村村民,还是附近村老乡,都认为是在说大话。

村“两委”底气在哪里?孟庆利说出了当时的情况。2011年,创业在外的“能人”孟庆利被选为新一届村支部书记,多年在外打拼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和思路。在别人眼里是穷山沟的胡林古村,在他眼里既是家乡,又是宝地。“村子是原生态的,而且位于由两条主山脉环绕而成的巨大圆形山谷中间,是里面唯一的村,周边主山脉植被保护完好,只要把个别的小山头重新绿化,与其他单纯背靠一道山岭的村相比,风光更加独特,更适合搞户外旅游或乡村游。”这就是孟庆利眼里的胡林古村。

以孟庆利为首的村“两委”一班人看到了村子的不凡之处,恢复了发展的信心。但他们也知道,单靠村子的力量显然不够,需要借助外来的力量。

刘化龙,一位从潍坊走出去的成功创业者,一直在用扶贫的方式回报社会,他这次选择了胡林古村,“一是地域环境好,二是村里提出的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理念打动了我。”刘化龙说。

2015年7月,刘化龙的第一笔投资50万元到位,后来又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第一次有了外来投资的胡林古村动作迅速,打深水井,解决用水问题;在三个荒山头上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修路;编制生态发展规划,高标准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旅游养生等产业发展。

在村里已经硬化的道路上,记者清楚地看到,已埋设好的几条地下管道预留口的盖子上,有的写着供水管道,有的写着污水管道,有的写着雨水管道。

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竟然实现了雨污分流。胡林古村从最容易被忽视的“地下工程”入手,建起了完善的雨水收集、污水排放管道体系,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杜绝污水流入山谷水系或渗透到地下;而雨水,则通过管道流入山谷河道,或滋润大地或用于景观用水。

“保护生态,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从思想上从生活中就开始着手,而不是仅仅用于产业发展。”孟庆利的话代表了今日胡林古村的生态理念。

瞄准未来市场化运作,合二为一培育发展内动力

有了生态理念的引导,有了社会资金的支持,胡林古村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工程。

但上山造林不容易。胡林古村周边的山都是石头山,大部分土层只有两三公分厚,树木成长很难。在这里种了两年树的景如花大姐告诉记者,首先要寻找能栽树的地方,一般是利用两块岩石中间天然形成的大缝隙或坑洞,或者在低洼的地方用石头砌墙建池造树坑,然后是收集土,最后是填坑栽树,栽好一棵树,平均需要两个人干3天。

即使是这样的难度,胡林古村人还是选择坚持,从2016年春到现在,他们在三个荒山头上栽植黄栌、杏、核桃、榛子等树木9000多棵。

植树造林是长久之功,短期内难以见收益。这会不会引起投资商的不满,撤资而回?这是一个大问题。“生态建设关乎根本,但投资商的利益也要考虑,最好是两家合伙走市场化道路,实现互利共赢。”孟庆利说,村“两委”把这个观点提出来后,很快与刘化龙达成一致。

2016年,胡林古村成立旅游合作社,村子以山地、耕地、果树等自然资源入股,刘化龙以资金入股,对胡林古村统一规划开发、经营管理,并让全体村民入社,把不种的地、空闲的屋统筹利用起来,盘活闲置资源。

通过市场化运作,让胡林古村和投资商在生态建设上真正走在了一起。

他们齐心协力,对周边山体生态建设进行全面修复提升,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在村边三个小山谷种植十万棵玫瑰,打造赏花观景摄影基地;大规模修建道路、停车场、公厕、农家乐,开发自然景点;充分利用好山好风光好植被好空气等自然资源,发展山水休闲旅游及禅修养生产业,还引导村民发展山鸡、谷子、板栗等特色农业产品。

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产业支撑起了小山村的发展。直接的项目建设,每天吸收本村及附近村民用工110多人;长远的旅游养生等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今年,合作社出资110万元为村民分红……

蓝天白云常作客,青山碧水入画来。一个思想上坚持生态理念、绿色发展,行动上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小山村正用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脉络、生态的环境,吸引着八方瞩目。 记者 付生 于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