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菜花飘香石旮旯 >> 阅读

菜花飘香石旮旯

2017-02-14 15:32 作者:杨文明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常磊
分享到:

“3、2、1,炸!”随着爆破员一声令下,石头山上的石块瞬间碎成渣,地上多了密密麻麻的小坑。直到工程队开始朝坑里填土、放苗、浇水,围观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开山,而是种树。

 
  位于滇黔桂交界的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石漠化面积曾达8.5万公顷,擎天柱般的高山上却只有铅笔盒厚的土层。从古至今,当地农民和石头争地,日子过得清苦。通过近十几年来的治理,罗平县已有一万多公顷严重石漠化地区植被完全恢复,土壤也变得厚实,不仅颜值逆袭,还实现了脱贫致富。
 
  刈草又砍柴,乱石岗上的生态环境曾不断恶化
 
  10多年前,罗平县旧屋基乡的彝族同胞天天为烧火做饭发愁。
 
  喀斯特地貌的馒头山把寨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山上乱石嶙峋,低矮的灌木丛在石头缝里艰难生长,稍高一点就被砍掉做柴。“后来灌木也砍没了,就刈草。刚长到脚踝绿油油的草也要尽早割,稍晚点上山就割不到。”旧屋基乡乡长王政介绍,千百年来,从砍柴到刈草,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在喀斯特地貌的云贵高原砍树,没了就没了,很难恢复。”王政说。“九分石头一分土,土如珍珠水如油。”事实上,罗平大部分的石漠化地区都是如此,人们吃饭不仅靠天,还得靠地。岩溶漏水性强,地表贮水能力差,百姓一直把泥土和雨水看做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
 
  “我们这儿一亩地的收成,可能只抵得上其他地方半亩地。”王海四说,“要是耕种自家的一亩七分地,想要有肉吃都难。”因为吃不饱,和当地大多数农村人一样,旧屋基乡法弯村的王海四只能外出打工。
 
  如果碰上暴雨或者干旱等极端天气,收成更糟糕。“下雨时,沙石从附近的馒头山上冲下来,地里庄稼好则减产、重则绝收。”王海四抱怨,“遇上干旱那更是两眼一抹黑,水渠都没有,到哪儿找水灌溉?”
 
  “石漠化一直是制约罗平农业发展的瓶颈,不啃下这根硬骨头,农民收入会越来越少,外出务工的会越来越多,各种社会问题也会不断加剧。”罗平县天然林保护退耕办主任李朝忠告诉记者,退耕还林之初,55%的山地岩石裸露,整个生态到了崩溃的边缘。
 
  背土上山,炸塘种树,“土办法”让山变绿了土地肥了
 
  “老胡,我们这里千年不长草,万年不长树,你在石头上栽树不是自找苦吃?”胡道长已经习惯了被反复问这个问题。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带着百来号人搞绿化工程,被罗平人亲切地称为“老胡”。
 
  2004年,日本有几个林业专家曾来过罗平,研究解决当地治理石漠化难题,结果折腾了两年却没啥成效。“土层薄就背土上山,石头硬就炸塘种树。”胡道长拿下荒山绿化项目后,到公安局批了炸药。“育苗需要7个月,炸塘填土也得7个月,挖好了塘正好直接移栽易于成活的圆柏。”
 
  俗话说,三分栽地七分养。石灰岩始终不保水,老胡和林业部门签署的合同规定:养护3年,成活率达到95%才会付款。
 
  “真是比照顾小孩都辛苦。”因为工程资金少,胡道长就用塑料瓶改造出简易的自动浇水装置。靠着土办法,10年来胡道长成功在罗平植树造林两万余亩。
 
  山上的树长起来了,怎么让老百姓不再走破坏自然的老路?李朝忠一语道破:“给村子通电,引导农民修沼气池,有了替代能源,农民也就不需要砍柴生火了。”
 
  慢慢地,山绿了,山下的土也跟着肥了不少。从前蔫蔫的油菜,如今也“壮”了,收获时节,农民看着亩产高了、钱袋鼓了,也开始萌生保护生态的意识。“现在80%的农民都不会到山上放牧了,有时候看着我们在栽树,还会过来帮忙。”胡道长说。
 
  生态改造稳步推进,土肥了种啥才最挣钱?罗平县生姜站站长申恩情有一个答案:罗平小黄姜,行情好时每亩产值可达万元。通过科技攻关、打造品牌,如今罗平小黄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价格稳步增长,一点也不愁卖。
 
  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提高到45%,农民开始吃上生态饭
 
  年龄大了,在沿海打工的王海四几年前回乡,发现保护生态竟也能换钱。他有了个新身份——护猴员。
 
  当地树多了,猕猴自然也多了。由于猴子会到地里破坏庄稼,旧屋基乡政府便聘用两个护猴员投食猴群,将猴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避免人猴矛盾激化。“每年6000块钱,如果吸引来的猴子变多了,还会给两万奖金。” 王海四每天早晚各一次,带着晒干的玉米到固定地点给猕猴投食,每天要投放30公斤玉米。
 
  10多年前,旧屋基乡树林里的猕猴不过200来只,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000只。
 
  近5年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岩溶区的植被已经逐步恢复,全县累计完成林业保护与建设面积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也由最低时的20%多,提高到目前的45%。
 
  如今的罗平石头山上圆柏迎风飘展,石头山下油菜金黄,到处仿佛都是色彩缤纷的花园。每年春节前后,罗平80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由于观花者多,这些天来,连附近的师宗县、兴义市都住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
 
  虽然油菜花亩产值仅800元,但由此创造的旅游收入不容小觑。这给脱贫工作打了一针强心剂。在大补董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不少人家新房就在旧房旁,石砌的旧房用来养猪,村民开玩笑说:“连猪都住上了‘高级宾馆’。”(记者 杨文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