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水生态治理:惠州全流域治水 明 >> 阅读

水生态治理:惠州全流域治水 市区明年水体无黑臭

2017-12-04 09:49 作者:张峰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刘飞
分享到:

12月2日下午,在环境修复·水生态文明分论坛上,来自政、企、学各界的嘉宾和专家讨论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

作为年会主办地的惠州,早于2014年已被国家水利部批准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随着近两年黑臭水体整治、海绵城市等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快速开展备受与会嘉宾的关注。

统筹机制建设城市水生态

在既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集聚,水污染和水生态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地集约发展,地下管网建设却跟不上,当前的水生态修复都属于在补历史欠账。”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德峰介绍。

这也引起与会专家们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遗留下的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介绍,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内涝及洪涝灾害、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城市“病”日益凸显,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来自水与气候、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社会以及它们联系的水系统科学问题的挑战。如何应对?他认为应该有效强化城市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支撑,积极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与制度创新。

在嘉宾对话环节,东华理工大学原副校长花明就坦言,在黑臭水体等水体治理问题上,现有的管理制度过于零散。由于部门、区域分工和职能不同,经常出现“管城市水的又不管乡村水”“管地下水的不管地表水”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他认为应该有效统筹机制,构建全流域的生态管理制度。

具体到实施,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亮就以海口市龙昆沟、东西湖等11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整治实例进行了分析。从前期的调研,控制污染源,再到之后建立起水动力改善、水生态系统构建等长效运营机制。谈及整治经验,赵亮坦言黑臭水体是开放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无论是水质提升、控制黑臭水体,以及后期生态屏障的建设都需做好充分调查分析和科学计算,因地制宜。

明年底城市建成区水体无黑臭

2014年9月,国家水利部批准惠州列入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在3年的建设期限内,涉及水资源管理、河湖水系连通、水污染治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城市排涝、湿地保护、生态景观、水生态补偿机制等水生态建设工作进展迅速。

在论坛现场,参会的嘉宾陈先生介绍,这是自己首次来到惠州,山水构造特别好,资源很丰富,很美。他同时还介绍,对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江河湖资源还是一方面,更让其关注的还是已经成为“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的金山河建设工程。“论坛结束后就将过去逛逛,学学经验。”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惠州大力展开河涌整治建设。2013年,惠州投资近10亿元,对长约10.39公里的金山河进行综合整治。河道景观绿化方面,以“城市之脉”为主题,结合商务、文化娱乐、居住、旅游等功能,沿途设置镜河筛月、听瀑抒怀等多个景点,形成了以截污、防洪、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廊道,深度提升了惠州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结合日前惠州市住建局召开的黑臭水体项目整治推进工作情况,截至10月底,城市建成区共计27条黑臭水体当前已全面启动整治施工,累计完成投资约19.52亿元(含征拆费用),10条黑臭水体已有效实现无黑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