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铭记“20亿方水”背后的那些奉献 >> 阅读

铭记“20亿方水”背后的那些奉献

2017-11-22 09:54 作者:汤华臻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刘飞
分享到:

11月19日清晨,密云水库蓄水量首次突破20亿立方米,达到本世纪以来的峰值。从12亿、13亿到19亿、20亿,一年多时间里,这个京城“大水盆”的蓄水量实现“九连跳”,好消息着实振奋人心。

水是生产生活必需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水之于北京,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文明古都,随着几百年不断发展成为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南水进京前,本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国际水紧缺警戒线的五分之一,密云水库——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源地最“干渴”时甚至一度跌破7亿立方米,差点见底。即便现在南水持续回补,每年10亿立方米摊到超过2000万的人身上,人均增加的水资源量也不到50立方米。水资源,已是北京当前发展的最短板,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被明确作为根本红线。要让这座偌大城市平稳运行,保障供水安全系数是重中之重。

密云水库蓄水量的盈亏,见证了北京“水家底”的增减。

半个世纪前,二十万人一铲一锹挖出了这个水库;至上世纪80年代,水库开始主供北京。本世纪初长达7年的干旱期,令密云水库蓄水长期处于低位,京城用水亮起红灯,直至南水进京境况才迎来转折。历经11年卓绝奋战,南水北调开启了北京水源“加速蓄水”模式。与此同时,北京更开始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模式,一方面“拧紧水龙头”“痛打水耗子”,2010年至2016年,在GDP年均增长10.5%、常住人口年均增长1.5%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年均增长仅0.6%,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修复生态,把雨水留住、让清水下山、将净水入库,调水、节水、保水多方联动,京城“大水盆”终于日渐充盈。

守护好宝贵的“生命之水”,背后是太多的牺牲与奉献。

在新闻报道中,笔者注意到一位名叫万景林的老农,这位土生土长在密云水库边上的八旬老农,为了水库的修建和保护,几十年来搬离故土、投身建设、多次转产、从零创业,但始终无怨无悔。“保护水源,这是国家划定的红线,碰红线的事咱们不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许多多“水库人”的心声。人大多是理性的,如果说有什么能够支撑一个人默默付出,甘愿放弃物质享受和身体舒服,那一定是有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落到“水库人”的价值选择上,那就是基于对水资源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同时更基于对完成国家交付任务的使命感,无私奉献的背后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更幸福,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这种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恰是最朴实的家国情怀。铭记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更深体会到每一滴水的珍贵。

京城三杯水,一杯自密云。站在白河主坝向水库遥望,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峰峦相连、野鸟云集。守护好京城的生命之源,让我们的“水家底”更厚实一些,北京未来的发展将更为可期。(汤华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