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植物大熊猫”移民“回家” >> 阅读

“植物大熊猫”移民“回家”

2017-10-27 09:41 作者:周文冲 赵宇飞 来源:半月谈 编辑:刘飞
分享到:

崖柏是我国独有的极度濒危物种,分布于大巴山腹地,其种群基因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扩大崖柏数量,大巴山自然保护区采用了人工繁育的方式,将幼苗成功移植回原生地。但幼苗“回家”后,死亡率高,种群已接近衰退,岌岌可危。

人工繁育,崖柏“死而复生”

在重庆城口县咸宜镇崖柏繁育基地,一批崖柏幼苗正准备“移民”回到距城口县城3个多小时车程的原生地——大山深处、海拔1400多米的咸宜镇明月村。

崖柏起源于恐龙时代,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有少量植株生长在我国城口、开县等地的高山上。

这一珍稀物种曾“死而复生”。受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崖柏一度“消失”,学术界也将其定义为已灭绝的物种,直到1999年才在城口县重新被发现。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仍将崖柏评估为世界级极危物种。2003年,我国在崖柏原生地建立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崖柏进行全方位保护。

为了扩大崖柏种群数量,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对崖柏进行了人工繁育实验。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世强说,实施种子繁育、扦插繁育等人为措施来促进崖柏种群的更新,可加速崖柏种群规模的扩大。半月谈记者在崖柏繁育基地看到,2万多株崖柏幼苗已经在繁育沙盘容器中培育成活。

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万株崖柏幼苗从繁育基地“移民”到原生地。

“回家”后的生活不简单

崖柏幼苗“回家”后,享受到的待遇是非常优越的。

保护区出台了严格保护条例,划定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在崖柏分布较多的核心区禁止人进入。张世强表示,保护区成立时境内还有4家采矿企业,其中一家距崖柏种群不到一公里。在政府协调下,保护区内所有采矿企业全部关停。保护区还对崖柏分布区立标定界,在交通要道、出入口设立警示牌,为崖柏的自然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护区采取科技手段加强崖柏监测管护,在重点群落区域安置野外红外监测摄像机和全球定位系统,准确记录种群位置,建立崖柏资源数据库。同时,还建立了崖柏径流监测场,对崖柏生境的气象环境动态监测。

但值得注意的是,崖柏仍面临“消失”的威胁。保护区资源保护科科长饶东升说,野生崖柏主要生长在山脊和断崖之上,土壤浅薄、养分稀少导致其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年径生长量约为2毫米。生长在险要地点的崖柏也更容易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张世强坦言,崖柏的结子母株非常稀少,自然更新困难,目前野生崖柏仅3000余株,且幼苗死亡率高。尽管人工繁育崖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封育成林还需要30年甚至更长时间。

保护还需加大力度

首先,严格保护原生生境,杜绝在野生崖柏种群附近的旅游观光等人为活动。张世强表示,目前在崖柏的分布区域仍然有少量居民存在,其种植、放牧等活动对崖柏植株本身和生存微环境的保护都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对崖柏重要野外群落采取网络实时动态监测。目前仅对个别较大的崖柏母树专人看护,绝大多数种群没有人为隔离保护措施。应加大投入,建设实时监测网络和报警装置,实现对崖柏野生种群全天候无死角监测保护。

第三,在法律上明确崖柏的保护地位,加大执法力度。针对崖柏等具有潜在科研和育种价值且濒临灭绝的物种,目前尚没有专门立法保护,应依法加大对采挖和破坏等活动的打击力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