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新疆打造多元沙漠产业—— 漫漫 >> 阅读

新疆打造多元沙漠产业—— 漫漫黄沙变宝地

2017-10-16 09:29 作者:顾煜 白佳丽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飞
分享到:

 

图为游客在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公园骑骆驼游览。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木塔格沙漠三大沙漠等10片沙漠分布在天山南北——新疆,曾饱受沙漠之苦。如今,勤劳的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种植肉苁蓉、红枣、玫瑰,开发旅游等方式,打造出多元沙漠产业,硬是将沙漠变成致富“宝地”。

“绿宝盆”长出“致富果”

金秋10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若羌县迎来丰收季节,每棵枣树枝头挂满硕大的红枣。近十多年来,若羌县耕地面积的75%种植红枣,因品质好、产量高,近几年红枣成为“致富果”,若羌县的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2216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3万余元。

从2014年起,尉犁县开始减少种植耗水量较大、收益较低的棉花,改种黑、红枸杞,现在全县共有760多户农民种植枸杞,总种植面积7.5万亩,每亩地不仅少用了200多方水,每年还可以多收益4000元左右。

除了红枣和枸杞,和田地区的玫瑰、鄯善县的梭梭接种肉苁蓉、精河县的蛋白桑……昔日黄沙漫漫的地方,已成为天山南北的“绿宝盆”。目前,新疆沙漠地区特色经济植物肉苁蓉、酿酒葡萄、沙棘、枸杞、沙漠玫瑰、甘草、黑加仑等种植面积已达142万亩。

产业链不断延长

2013年,刘吉发在新疆精河县承包了2万亩沙漠。刘吉发种的蛋白桑位于精河县乌兰旦达盖沙漠北缘。“现在桑叶加工厂每天可加工鲜叶700公斤左右,可生产茶叶150公斤至200公斤,还生产酵素等产品。”刘吉发介绍,目前蛋白桑开发利用渠道呈现多元化,在果品、饲料食用菌培养上已经形成了产业雏形。

鄯善县达浪坎乡阿扎提村村民赛甫力·斯迪克和合作社的伙伴们一同种植的肉苁蓉也迎来丰收。赛甫力·斯迪克测算今年合作社销售收入将达2500万元。赛甫力·斯迪克介绍,为了延长产业链,成立合作社后他们就决定从最初的销售鲜肉苁蓉转向深加工销售,现在已经开发有肉苁蓉保健酒、肉苁蓉酱、粉茶、肉苁蓉蜜等产品,并注册了达浪牌商标,达浪坎乡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之乡。

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开发出了饲料、药品、保健品、果品等一大批沙产业产品,并将沙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了沙物质建材等新兴产业。

黄沙成为“摇钱树”

库木塔格,维吾尔语意为“沙山”,作为我国距离县城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与鄯善县老城南部直接相连,有“城中的沙漠”之称。如今这片沙漠却成为当地的“摇钱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鄯善县在县城边缘建设了一座沙山公园,公园北连城区,南接沙山,东西两侧有泉水、溪流、耕地和果园,分为沙漠游览区和绿洲游览区,成为离城市最近的沙漠风景名胜区。随着逐渐发展,已经成为4A级景区。

“今年上半年,库木塔格沙漠景区接待游客21万余人,同比增长38%,旅游收入增加了50%以上。”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孔娟介绍,大力开发沙漠观光旅游业,不仅可以弥补沙漠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还能更好地拉动当地旅游业和周边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

2013年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开展以来,新疆累计申报成功23个沙漠公园,总面积254.2万亩。2016年,新疆国家沙漠公园接待游客近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沙漠游”已成为新疆旅游产业的新增长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