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文化 >> 艺术 >> 一张照片在2016年的5种打开方式 >> 阅读

一张照片在2016年的5种打开方式

2016-12-23 14:35 作者: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16年《当代》长篇小说论坛选出“年度五佳”,分别是:格非的《望春风》(译林出版社)、贾平凹的《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亮的《北鸢》(人民文学出版社)、方方的《软埋》(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付秀莹的《陌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其中,《望春风》因得票最高而获得“年度最佳”。

2016年是国内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收之年,成熟作家和青年作家力作纷呈。在今年的获奖作品中,前者如格非的《望春风》,将人物情感写得深厚饱满,笔下的南方水乡意趣盎然;贾平凹的《极花》,思考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付出的代价,体现了作家直面现实的勇气;方方的《软埋》,写的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一段历史,但对当下也提供了有意义的反思。后者如葛亮的《北鸢》,以民国时期的日常生活细节钩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写道:“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它意味着把你自己置于与世界的某种关系中,这是一种让人觉得像知识,因而也像权力的关系。”

拍照设备一直在火速更新迭代,拍照的人各自怀揣一言难尽的诉求。当时间推进到2016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卖力拍照?

2016年,我们和照片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了。照片清晰呈现图像的原貌,拔高了网络人际交流效率,让像素具有紧迫感和完整性;照片传递了难以言说或触不可及的讯息,学习记忆、分享情感的高阶需求一并得到满足;照片也可能是凸显自我存在的神器,是平凡个体参与大时代现场的证据,亦是个人成长进阶的新型“推进器”。

日子总如快门一闪。2016年的相册,终于快被366天、31622400秒钟的心思淹没了。这一年,你的镜头留恋过怎样的生活侧影,又带来哪些前所未有的改变?

工作环节实时存照

过去,如果你上班时间两眼不离手机,必为不务正业的表现;2016,你不懂利用手机协助工作,是能力缺失的标志。用手机对工作环节实时存照,往往可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装修新房屋的人家,总会经历设计师上门“考察”的步骤。传统设计师的装备何等简洁,一尺一笔一纸而已,写写画画走完几圈,空间结构了然于心。可现在呢,如何胸有成竹的设计师,都少不了掏手机拍照这道工序。他们的美学追求更细腻了,清晰饱满的实景图有力弥补草图缺失的信息,例如光照的程度、房屋的质感、外景的协调……贴合立体的实景去设计,其效果自然灵气倍增。

媒体编辑们也爱将照片引入工作,沟通采编流程时,不再互相抛掷一堆堆文字,而是凭借图像化手段来聚焦话题重点,例如发现选题线索,新闻现场图实时发来,彼此瞬间心领神会,直接进入讨论;一人编完版样,随手拍照发送工作群,所有不在场的编辑记者立即预览版面样貌,提出修改意见,合力改善外观细节。例如某时尚杂志的编辑小莫,每次校对文图时,还会在朋友圈晒出版样,集思广益。

从前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今真是“好笔头不如手机照”。如果希望炼成办事又快又好的职场达人,手机相机你可千万别放过。

生活场景即时送达

一旦和家人好友分隔两地,问候这件事偶尔令人烦恼。人们专程打电话、发微信、视频聊天,固然诚意满分,但都市生活的节奏急促如是,终究使虚拟空间的完美陪伴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且不说过程劳心劳力,但凡情感、信息交换不对等,“陪伴”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可若是改成一张照片呢?

90后姑娘佳煜独自赴上海打拼,已不习惯和河南家人电话、微信聊天。因为对她的父母而言,女儿发在微信群的一张张照片,足以展现她的大城市生存轨迹。宽泛到上海的天气、交通,细碎到和同事的聊天记录,一切日常八卦和悲喜都在照片里暴露无遗。“他们见不到我的生活,所以我想用照片远程分享心情。”

除了养护被时空切割的想念,佳煜还用照片“传授”父母技艺,比如微信支付、网购食材、手机邮箱等等。按步骤截图,全程一目了然,父母进步神速。

当照片作为途径,无需太多言语的修饰、解释,那张照片或是你此刻正经历的人事风景,或是刚巧无心偶得的思绪灵感,或是生存质量的指标象征。无论地理距离多么遥远,照片即时传达了你的生活场景。相较于刻意搭建的“陪伴”场所,照片蕴含了自然状态的你,远在异乡的亲人更能高效接收你的心意。以及,这更接近于一种温暖、真实的陪伴——及时跟上彼此的生活进度,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

截屏作为电子证据

你的手机相册里,是否也储藏了一大堆“电子证据”?朋友圈微博的搞笑段子、和恋人的甜蜜对话、与朋友私聊的金句……又或者,是某个小微信群针对“奇葩”领导、同事的疯狂吐槽。

“咔嚓”截屏,是最便捷的备忘录。

手机截屏给我们带来独特的怀旧渠道,让人方便“拦截”稍纵即逝的交流快感,并有条件回味投射其中的情感。从前,我们细心整理一封封家书,或复制一条条手机短信,还担心内存不足,忧虑保存不当。如今,只是一张照片的距离而已。

截屏照片既可默默收藏,也可上传社交平台,将私人舞台的剧情悉数扔到公共场合,换取互动的可能性,接受未知观众的围观、赞赏乃至鄙夷。“电子证据”可信度极高,照片忠诚还原了对话现场的一切元素。

这种信源自带“真实光环”,一方面赢得了观众的绝对信任,另一方面也化身隐形的武器——你在社交平台写下的任何一句话都无法随风飘散。两个同事吵架,一人晒出对方所有抨击公司的聊天记录,私人恩怨瞬间升级为人格破产。即使“秒删”“阅后即焚”,只要有人眼疾手快、恶意截屏,你的无心之言,便可能成为打击你的证据。

“电子证据”横行,那我们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

不甘静止的动图传播

2016年,如果还只玩静止的图片,你的社交就太无趣了。充满魔性的动图,横扫社交网络的每寸土地。

多张静态图片帧组合而成的GIF格式图片,单张图片变的有连续性,无限循环,视觉冲击力要远远胜于静态图片。若是再配上一点逗趣的字幕,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表情包”。

新媒体运营者们看到动图的魅力,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都要植入10来个搞笑动图,有时候干脆不说话了,直接上图,以此表达文字难以承载的情绪。动图里的人物多半造型夸张,神情搞怪,画风清奇,很容易赢得年轻一代受众的喜爱,并进行二次传播。

不过很快,大家意识到照片组合的动图也不够用了,视频素材被引入动图的制作中。例如在今年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经典的“我很满意”的视频一出,便被批量生产成各式表情包,风靡了微博、微信,导致大家一想到喜悦这个词,都能立马对应傅园慧那张灿烂大笑的脸。

而在新闻事件的传播上,动图直播也成为新趋势。里约奥运会期间的媒体微博,我们已很难看到完整、冗长的赛事视频,微博九宫格被一张张GIF动图取代。动图直播重大赛事,有效抓取了含金量最高的精华瞬间,省去了低质量传播成本。

而我身边的“90后”“00后”们也放弃了静态图像的世界。在微博分享健身、出游场景,点开苹果手机的Live Photos记录延续画面;悄悄把朋友的视频做成GIF表情包充斥着微信聊天……比视频简练,比照片鲜活,当下玩得转动图,才hold住最潮的社交语言。

求职的自信推进器

在生命的重要节点,总离不开一张“验明正身”的证件照。去传统照相馆?太慢!地铁站里的证件照自助打印机曾流行一时。价格便宜,过程自在,没有人指挥你微笑的弧度和侧脸的角度,只要看着舒服,一键拍摄即刻打印。

这是一个拍照流程方便、成本低下的年代。

然而,2016年,年轻人们会为了一张求职简历照花费颇多。他们愿意去高档的照相馆,将自己的容颜托付给要价不低的一条龙服务。

走进门厅,一排衣架挂满各式西装、衬衫,“挑选你喜欢的款式和颜色吧!”你伸出手,正要取下中意的那件鹅黄色衬衫,服务员甜甜一笑,轻声细语:“我们倾向于您选另一款蓝色的,衬托肤色,色调清新,能给HR留下好印象。”不用说,你被最后一句打动了,还有什么比“阅人无数”的专家更有发言权呢?化妆师一层层涂脂抹粉,皮肤白亮起来,你不由羞愧自己活得糙;假睫毛和眉笔,修饰了不太出色的眼睛。站在相机前,摄影师说:“美女笑起来吧,别人简历上的证件照都一本正经,而你的轻松一笑会令HR好感倍增。”你放心地笑起来,脑海里浮现出HR反复流连你简历照片的图景。

最后的工作交给修图师吧,他会敲定你在简历里的最高颜值。他小心修去你“长错”的赘肉和脸上斑点、放大眼底的光彩……样片到手,五官精致,多半美得你心花怒放,同时也美得心虚——“P图过度到爹妈都认不出我!”

求职关键期步步为营,简历照都是一枚决定命运的砝码。与其奇怪年轻人为何花重金拍简历照,不如想想,颇怀仪式感地面对自己,也许不失为积攒自信的渠道。

为主要笔法,写出了一部细腻的家族史;付秀莹的《陌上》,以华北一个村庄为背景,表达了对当下新农村生活以及时代问题的思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