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文化 >> 品读 >>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元 >> 阅读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的诗意

2017-02-10 14:34 作者:郑学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王静
分享到: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这怅惘徘徊,委婉缠绵的句子中,欧阳修在元宵佳节的黄昏后约的是谁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句 ,语言含蓄婉转 ,余味无穷,辛弃疾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到的他是谁呢?

宋人元宵观花灯。 

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我认为这是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庸俗化和市场化了。中国的元宵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到了唐代更是处处张挂彩灯,满城火树银花,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沿至宋朝,不仅是华灯溢彩,热闹非凡,而且充满了诗情和浪漫。

“人约黄昏后”的诗意浪漫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一首诗《生查子·元夕》,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句写得怅惘徘徊,委婉缠绵,这位北宋的大文学家在元宵佳节的黄昏后约的是谁呢?

《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4岁时,任绵州军事推官的父亲去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勤奋,那时候的欧阳修恐怕没有闲情逸致与情人约会。

科举及第,入朝为官,欧阳修集政治家与文学家于一身,是北宋时期显赫人物,其一言一行备受人们关注,加之其行为刚直,又得罪不少人,如果有绯闻或包养小三,将会成为政敌的攻击对象。由此看来,欧阳修只有与自己的夫人相约黄昏后了,可是欧阳修曾有三位夫人,又是与哪位夫人相约的呢?

1030年,“连中三元”的欧阳修参加了宋仁宗赵祯在崇政殿主持的殿试,位列二甲进士及第,被授予官职。金榜题名之时,也迎来了洞房花烛之喜,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1031年,他的恩师胥偃就将女儿许配给他,新婚不久,欧阳修辞别家人,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可是没想到结婚只有两年,仅17岁的爱妻胥氏便撇下尚未满月的幼子撒手人寰。两年后的1034年,欧阳修又娶谏议大夫杨大雅之女为妻,杨大雅文风质朴,对骈俪的四六文不甚满意,对于欧阳修的古文写作有一定影响。

杨氏知书达理,贤淑端庄,两人相爱甚欢。1035年元宵,在太阳落山的黄昏之后,天空一轮满月挂在树梢之上,向大地挥洒着银辉。在官衙里元宵值班的欧阳修回到家中,约上杨氏,携手相伴来到东京御街观赏灯会。此时的东京汴梁繁华热闹,华灯溢彩,焰火腾空,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御街两旁上演杂耍百戏,少女载歌载舞。夫妻两游玩了大半夜才返回家中。没想到欧阳修竟是“克妻”之相,这一年元宵之后,18岁的杨氏也撒手而去。

连续两次丧妻,欧阳修心情烦闷,神情沮丧。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1036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开封知府,他呼吁改革,并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仁宗,对宰相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并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这年的元宵节,夷陵县城也是张灯结彩,华丽璀璨,大街上艺人们上演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社火,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异常热闹。而此时县衙中的欧阳修孤形单影,孑然一身,心情苦闷,寂寞难耐,不禁想起了去年元宵节之夜,东京灯火辉煌,黄昏之后,月上树梢,与爱妻杨氏相依相伴,款款柔情,爱意绵绵,思妻之情油然而发,于是挥毫写下了那首传唱至今的名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一年后,欧阳修又娶资政殿学士薛奎之女为妻,巧的是与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状元的王拱辰是连襟。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小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欧阳修娶了薛氏之后,便有了安稳的家室,薛氏为欧阳修育有五子。

赐御酒释“女贼”

宋朝东京汴梁的元宵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繁华热闹的,张灯时间由唐朝的三夜延长至五夜,华灯溢彩,焰火腾空,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御街两旁上演杂耍百戏,少女载歌载舞。《东京梦华录》描写了宣和年间东京万人空巷庆元宵的盛况:“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不仅如此,宋朝君主还登上宣德门楼观看花灯,与百姓同乐,共赏元宵,皇室还在皇城端门前摆出御酒,叫“金瓯酒”,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富贵贫贱,都能到端门下仰窥圣颜,受赐御酒一杯。开封府尹要出来会见民众,随从跟在后面,背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的都是零钱,每遇到在京城做生意的商贩,便给他们派钱,每人数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叫做“买市”。

《宣和遗事》记载了一件趣事:一女子尽情地游览了京城万紫千红的花灯后,已是深夜时分,见端门前摆着“金瓯酒”,不禁酒性大发,端起一大杯一饮而尽。饮酒后,竟顺手牵羊将金酒杯塞进了怀里,想偷走。被正在巡逻的禁军卫士发现,一把抓住押到徽宗面前,徽宗问她为什么要偷东西。这女子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当着皇帝的面背诵《鹧鸪天》词一首:“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听后大喜,说道:“此金杯就赠送给你了。”并命令卫士将女子送回家中。

“灯火阑珊处”的悲壮之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中的诗句,语言含蓄婉转,余味无穷,诗人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到的他是谁呢?这就要从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寻求答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出生于金人占领下的山东济南,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为人豪爽大度,讲义气,好结交豪杰,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投奔耿京,常劝耿京南归臣属于南宋。1162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南京)劳军,闻讯大喜,当即召见,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过人的胆略和果敢勇猛,朝廷非常欣赏,23岁的他被任命为江阴签判。

1162年6月,宋高宗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7月,孝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颁布手谕,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大计。并且接受老师史浩的建议,下诏为岳飞冤狱昭雪平反,追复岳飞原官,赦还被流放的岳家家属,并逐渐开始为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一度表现出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决心。辛弃疾对恢复旧山河满怀信心和希望,他虽然官职卑微,但是不断上书献策,1165年,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给宋孝宗,详细地论述了敌我双方的条件、战术和地形等,但是没有回应。1168年,主战派虞允文当宰相,辛弃疾又写了《九议》,仍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辛弃疾一直对朝廷抱有幻想,他曾在诗词中写道:“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一心想着“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可是事与愿违,朝廷迟迟不发出征令,他深感岁月流逝、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念念不忘北伐,时时处处表现出一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当权者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排挤他。辛弃疾自己也早就觉察个人处境的危殆,他叹息着“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把报国无门的一腔愁绪借诗词倾吐出来。

大约在1174年前后的元宵之夜,临安城内歌舞升平,花灯争奇斗巧。宫廷内的“琉璃灯山”高达五丈,乐声四起,烟火璀璨。民间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危机四伏的南宋朝廷还在粉饰太平。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的辛弃疾看到的是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人们在满城灯火中尽情狂欢。达官显贵乘坐香车宝马,携带家眷出门观灯,醉人的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四处回荡,真是万民同欢,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我辛弃疾空怀满腔爱国之志,一身的文韬武略向何处施展?雄才大略的明主在哪?志同道合的壮士在哪?“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心中无比惆怅的辛弃疾在炫耀的灯火中千百次地寻找着,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那个人立在那灯火零落处。那就是我自己啊!在这年的元宵,他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真知灼见。

可是,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1181年11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20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辛弃疾叹道:“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但此时的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是年10月,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