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人物 >> 杨祉刚:我有创新技能,焊接“汽 >> 阅读

“钣金工”杨祉刚:我有创新技能,焊接“汽车强国”

2018-04-09 08:56 作者:刘尚君 王心怡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刘飞
分享到:

同样是在这样一个早春时节。15年前,杨祉刚背上行囊,进城务工。

不同的是,15年前火车开往未知,如今,火车开往“春天”。

应征入伍、当选班长,在部队的生活让他明白:干事遇难,迎难而上。进城务工、评为模范,他懂得原来有梦想、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

杨祉刚,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制造一部冲焊分厂的一名普通钣金工,2018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3月初,坐上通往“春天”的列车,赴北京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杨祉刚知道他要传递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务工者们的心声。保护农民工兄弟的权益,提升整体素质,鼓励他们向产业工人转型。

荣当代表 建言献策

杨祉刚个子不高,身体却格外壮实,车间里的工作让他的手变得粗糙却不失灵活。相反,他的表达却不能像他操作焊接工具那样自如。

面对记者一连串的问题,他显得有些局促,谦虚地说:“首次当选人大代表,光荣且责任重大,但在履职上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作为一线产业工人,也是一名农民工代表,工人的待遇、劳动保障等问题一直是杨祉刚所牵挂的。

“我是一名从农村家庭走出来的青年,种过地、当过兵、务过农、打过工,尝尽人生百味。”杨祉刚说。过往的经历一方面使他珍惜和热爱他现在的工作岗位,推动着他发挥和释放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另一方面也使他知道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和素质提高的紧迫性。

大年初六,刚从老家湖北省随县洪山镇云林寺村返回武汉的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整理春节期间搜集的意见建议。这个记事本,装满了工友的期许与心声,装满了他们的质朴的嘱托与真实的建议。

工友熊文峰抓住机会吐心声:“产业工人的工龄工资,能否像最低工资标准那样,每年由政府划定标准。”杨勇提出:“一线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在哪里?希望能建立完整的职业发展体系,让工人的待遇和职级挂钩……”

大家畅所欲言,杨祉刚认真记录。零零散散的心愿汇集到记事本里。杨祉刚希望通过努力让自己的建议更有针对性,“只有这样,工友们的呼声才能得到有效回应。我们农民工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其实焊接工作的环境很差,烟尘很大,电弧光很强,很多人都不愿意做。”杨祉刚说,他们每天要焊接很多零件,做很多实验,电弧光把眼睛灼伤是常有的事。长时间暴露在电弧光辐射下,杨祉刚患上了电光性眼炎,看见红光就流眼泪,脸上的皮肤掉了又长,不知换了多少层。为此,他建议国家出台有关提高工人工作环境质量和提升工人劳动效率的政策。

同时,杨祉刚建议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推动他们向产业工人转型。“希望党和政府多关注一线工人,特别是技能工人和高技术人才的待遇和职业发展问题,更希望国家有好的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去做技术工人。”杨祉刚说。

“大国工匠” 精益求精

杨祉刚是一名钣金工,在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有一间玻璃房展示着各种操作模型,这是以杨祉刚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平时,他会在这里培训年轻员工。紧贴墙边的玻璃柜里,搁着他发明的各种操作工具:C型挑钩、扁头挑钩、十字拉拔钉……

“推动产业工人转型,深化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更重要的是工人们自身的努力。从自己身边的事着手,创新发展,提高效率。”杨祉刚说。他自己来自农村,所以他更加理解努力坚持、自我奋进、积极创新对于一个外来务工者的意义。

杨祉刚认为,一线产业工人其实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在生产过程中,面对产量、质量和安全问题时,生产方法的调整、设备的制造改善等都是创新。“工人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大家想做、努力去做,每个人都可以有创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工匠。”

“工匠精神”在他看来有创新和传承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工匠要有精益求精、追求执着、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另一方面,工匠也要做好技术和精神的传承,为更多员工作榜样,让更多员工成为“大国工匠”,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杨祉刚对于“工匠精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践行的。

他平时酷爱钻研,在PF2调整线钣金工位,经常是大家都在休息了,他还在利用生产间隙在工位上练习钣金返修基本功,常常是刚换一双新手套,由于摸车的时间太长,到下班时手套已经被钢板上的油浸透了,五根手指都已经乌黑,麻木。晚上回家后空手比划操作要领,一遍,两遍,三遍……经过反复的操作实践与练习,杨祉刚不仅自己能轻松自如地操作焊钳,还将自己在平时操作时的心得和技巧与大家分享。

时代的变化,也赋予了钣金工更重要的使命。

2017年,公司成立了“杨祉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这个工作室,杨祉刚开设了《MAG焊接》等5门培训课程,无私帮助工友们提升能力。一年来,他在这个工作室累计开展改进改善73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超过85万元。锐意进取、传承创新,这是一个“大国工匠”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强大支撑力。

“光环”加身 步履不停

15年来,杨祉刚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技术高工的蜕变。他可以用手感知需要修复的细微之处,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一个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

15年来,他完成了跳出农门的梦想。为城市的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5年来,他完成了个人价值观的提升。工作之初,他想的最多的是用双手改善生活。现在,他更愿不断改进技术,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天道酬勤,杨祉刚先后荣获“武汉市优秀农民工”、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省“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提名奖、全国总工会十五大代表、“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金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无论换多少工种,杨祉刚总是岗位上最勤劳的那个,无论荣誉名利如何,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工具,没有放下对“汽车制造强国”的执着追求。

2017我国GDP同比上年增长6.9%,汽车产量突破2900万辆。“但是要做到汽车强国,我们依旧需要核心的技术与创新。”杨祉刚说。

关于未来,他希望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农民工能够用自己技术上的创新与实践为“制作强国”贡献力量,希望中国制造的汽车能够走向国际化,走向世界,希望自己是一个永远奋斗在一线的钣金工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