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人物 >> 他们把中国美食节办到英国 >> 阅读

“吃货”的初心:他们把中国美食节办到英国

2017-08-10 09:08 作者:桂涛 来源:新华社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两个中国80后正在伦敦为他们的创业梦想奋斗:办英国唯一的中国美食节。

他们要通过集中展示中国的饮食文化,改变一些英国人认知里“中餐低档、不健康”的印象,也推动在英国的中餐业提升品质、打造国际化品牌。

【俩“吃货”一拍即合】

几年前,在英国做设计工作的汤子慕发现,每到夏季,伦敦就会出现众多美食节,韩国的、日本的、印度的……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却很少得到宣介。“英国的中餐馆老板大多埋头苦干、低调赚钱,很少宣传”。

汤子慕决定办中国自己的美食节。此后,他遇到正在英国找工作的“资深老饕”唐诗。唐诗的父亲是重庆美食家,她从小随父亲到处品尝美食,大学学化工专业,连设计的实验都是“如何通过调节成分比例让黄油和冰激凌的保质期更长”。办“中国美食节”的想法让两人一拍即合。



汤子慕。

他们开始企划、筹资、招商,2015年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英国中国美食节”。当时有20多家中餐馆在现场销售拿手菜品,还有在英国社交媒体上教做中餐的网红“饺子姐妹”和曾为知名政客掌勺的英国“中餐姐妹花”等人到现场献艺。

美食节对公众免费开放。因为启动资金主要靠餐饮企业摊位费,首届美食节虽然在3天内吸引了3万食客,但唐诗和汤子慕“赔本赚吆喝”,搭进去不少钱。

“中餐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改善中餐的形象就是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唐诗说,“吃永远走在文化交流的最前面。”

他们相信在伦敦这样一个世界性都市,“中国美食节”这个品牌早晚能打响,赞助商也会越来越多。已有几家国内餐饮企业找过他们,要通过美食节试水英国市场。

【创业的苦与甜】



美食节现场。

第二年他们决定接着干。他们将美食节举办地移到伦敦地标建筑塔桥附近,虽然遇到雨天,但来光顾的食客数量仍和首届持平,一家英国本地美食网站也成了首家赞助商。因为安保费用提升,这届美食节仍然亏本。

这给两个创业者带来不小压力,他们也开始在“美食节现场是否做中国文化展示”“是否要花钱搭一个巨龙雕塑”等问题上意见不合,为“追求完美”还是“控制成本”而争吵。每次吵完,又总是“咬咬牙,继续干”。

唐诗说,走在美食节的人群里,听到英国人打电话向朋友推荐中国菜,这让他们十分有成就感。在创业的艰难之外,两人也有了同龄人羡慕的创业体验,还认识了不少爱美食的朋友。

第二届美食节打造出如今伦敦尽人皆知、天天要排队两小时才能买到的网红美食“唐人街鸡蛋仔”。当时在图片分享网站上,拿着鸡蛋仔、以塔桥为背景的照片曾广为流传。一家重庆来的小面餐馆也因为媒体的报道在美食节期间火遍海内外,甚至吸引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去面馆品尝。

【美食节再出发】



唐诗。

目前,全英有约1.8万家中餐馆和外卖店,几乎遍布各城镇,但与法餐、日餐相比,中餐曾长期以低档油腻的形象出现。芝麻鸡、咕咾肉、宫保虾球、春卷、炒面——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英国人对中国菜肴的全部认知。

在英国的年轻华人觉得,干餐饮太苦、不愿成为厨师,国内厨师又因为英国“脱欧”收紧签证发放很难出国,这让英国中餐提升品质面临很大困难。

汤子慕坚信,随着中国投资在英国日益增多、中国游客不断走出国门,健康精致的中餐一定会有市场。

即将在9月举行的第三届美食节上,他们将邀请食客参与包饺子、学做麻辣鸡,增强互动,还推出由英国厨师设计的苹果剁椒酱鱼头、辛香肥肠拉面等创意中餐,吸引喜欢尝鲜的英国人,探索营养、流行、适应英国市场需求的新中餐。

希望他们今年不再亏了。

(文字参与:秦田园;图片均由美食节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