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科技 >> 颠覆性技术创新从何而来? >> 阅读

颠覆性技术创新从何而来?

2018-01-11 14:24 作者:朱涵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具备“颠覆性”,意味着什么?既然是鼓励“颠覆性”的创新,是不是也需要“颠覆性”的方式?

学界普遍认为,颠覆性技术代表科学创新的最高峰,与设计、材料、工艺领域的“渐进性创新”不可同日而语。所谓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指能够打破传统技术发展路线,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创新力度之大,足以改变游戏规则。

这样的创新,可能是基于坚实科学原理的基础创新,比如量子计算机凭借量子科学对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驯化”,能在几秒钟内处理经典计算机要处理几百年的复杂问题;也可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比如人工智能就融合了计算机、数学、脑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新成果。

近年来,颠覆性技术创新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我国的投入力度和成果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一次演讲中表示,颠覆性技术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这一观点激发不少科研界有识之士的共鸣。

的确,颠覆性技术创新要从“多点突破”跃迁至“系统推进”,需要培植让顶尖人才“放开手脚”的良性生态,建立容得下“有悖常理”新探索的宽松机制。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需要高质量人才,更需要高质量机制,要不拘一格,足够包容。

首先要为基础前沿研究建立稳定支持体系。颠覆性技术剑指创新“无人区”,宏观上虽可预判,微观上却无法预测。做“前无古人”的研究,不确定性强、失败率高,短期集中攻关未必立竿见影,需要保证科学家充分的自由和耐心,让他们敢于瞻望科学的新边疆。

其次,构建交叉融合平台,重视跨学科合作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颠覆性技术创新不可能是小团队“闭门造车”的产物,创新型国家尤其需要站位高远、视野开阔的科技领军人才。如何培养懂得“拿来”和“美美与共”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是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要关切的课题。

第三,颠覆性技术需要产业化环境,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以化解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谷歌、特斯拉等新一代“最聪明”科技公司之所以做出了影响力远超特定行业的贡献,市场机制与资本支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许多重大创新难以规划出来,还可能被简单僵化的投票机制“投死”,但市场可以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成长注入必要的活力。(半月谈记者 朱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