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科技 >> 人工智能将造就第四产业? >> 阅读

人工智能将造就第四产业?

2017-04-11 10:54 作者: 刘巍巍 叶前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人工智能将造就第四产业?

——惊奇并忐忑:走近人工智能时代(之三)

2016年9月23日,中国(广州)智能装备暨机器人博览会上展出的服务机器人 贾宇辰摄

生产车间不见人影,只有机械手精准操控;开启家电,只要对着手机语音助手“吩咐”一声;熙熙攘攘中,无人驾驶汽车奔驰而过……这些昔日科幻作品中的天马行空,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变成现实。

这一切,源于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专家指出,作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对生产领域和各行业的影响之大,或许会超乎想象。而人工智能本身,也可能壮大成为继现有三大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

智能生产起步

半月谈记者在珠三角、长三角采访时,业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当前多数工厂实现了工业2.0(即部分自动化),一部分正在由工业2.0向工业3.0升级(高水平自动化和数字化),少数先锋正在探索工业4.0(强人工智能驱动),也有少数仍处在1.0阶段(主要依赖人力)。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西班牙工业园区的奥可利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热电安全装置及水暖器材。在它的生产车间中,半月谈记者看到两条截然不同的生产线。一边是传统的手工制作生产线,每条线大概需要15名工人;另一边是从原料添加到产品生产的全自动一体化生产线,只需3名工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生产,产能却达到传统生产线的3倍。

奥可利公司质量与实验室经理高智博介绍,企业正在推进新旧生产线更迭,机器能减少用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使企业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广东长盈精密公司是珠三角首批“无人工厂”建设者之一。该公司董事长陈奇星描述了“机器换人”计划的图景: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电脑加工设备、无人运输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操作,技术人员自如地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车间的生产信息。

受访的大规模应用机器人企业的负责人坦承,目前机器人主要替代的是重复工序,整个工业制造的流程和设计仍然是技术人员在主导,智能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未来由人工智能主导的智能工厂什么样?它将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科技、同时拥有高度协同性的生产系统,包括实时监控系统、自动化流程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系统。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高端装备事业部总经理刘长勇认为,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物流车间,可以自动实时收集现场的质量、物料信息,并自动记录作业人员与作业时间等作业信息,实现生产现场实时监控、透明化管理。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表示,虽然国内已有不少企业试点示范初级智能工厂,但总体上我国智能工厂仍处在探索阶段。

机械工程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工厂不能理解为只是现成的硬件集成,或者只是建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加盖一个厂房以及买一些高端设备、搞一点信息化,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设计。业内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几家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到2030年,智能工厂在重点大型企业及“专、精、特”企业推广。

相比工厂生产环节,人工智能在行业服务领域已经有所突破。百度云2016年推出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融合了百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物接入、物解析、物管理、时序数据库、机器学习等一系列物联网核心产品和服务,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从设备端到服务端的无缝连接,从而构建如数据采集、设备监控、预测性维保等各种物联网应用。

康力电梯通过百度云物联网技术,将电梯运行状态实时传输到云平台进行评估,实现了对销售电梯的远程监控。康力电梯一位销售经理告诉半月谈记者,这套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实现了电梯实时监控高效救援,安全运维成本降低了30%,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到90%。

始于“感知”,走向“认知”

也许很多网购族不曾想到,淘宝和天猫上为自己提供服务的客服很有可能不是真人,而是一个被称为“阿里小蜜”的人工智能机器人。2016年“双十一”,“阿里小蜜”累计接待消费者人数超632万,相当于5.2万名客服小二连续工作24小时的工作量,占比超过客服服务总数的95%。

“‘阿里小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判断出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再从知识库里找出答案。”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不管是“阿里小蜜”、苹果手机语音助手Siri,还是扫地机器人,都只是人工智能应用的第一步,即“感知”,旨在解决“是什么”的应用,其中包括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当下,在人工智能“感知”技术中,语音识别是最成熟的应用,紧随其后的是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林元庆介绍,2015年末时,百度大脑的图像识别率在92.0%左右,现在则高达99%。数据显示,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在国内人工智能市场上被广泛应用,目前分别占比60%和12.5%。

然而,科技永远不会止步不前,人工智能的未来是走向“认知”,即让人工智能真正开始像人一样通过推理进行决策。阿里云科学家初敏表示,AlphaGo的出现,便是人工智能向“认知”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不过,推理是人工智能真正要面对的难点,AlphaGo解决的问题至少有明确的胜负,而生活中很多决策,其实只有更好,没有绝对的对错。”

业内人士认为,从应用来看,智能投顾、智能搜索和无人驾驶是当前人工智能在“认知”层面的三大热点。智能投顾是人工智能和投资顾问的结合体,在这一领域,国外Wealthfront等知名平台风起云涌,国内亦出现诸如拿铁财经、钱景等应用;智能搜索方面,未来搜索引擎能够真正地像人与人对话一样,懂得用户所想,并为其解答问题,辅助决策。

无人驾驶则嫁接了人工智能在“感知”和“认知”两个阶段的发展成果,为产业描绘出一幅令人振奋的市场前景。来自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场价值可能达到420亿美元,到2030年,具备无人驾驶和部分人工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市场份额有望超过50%。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预测,一旦人工智能突破“认知”关,可以想象,工业生产、消费、金融等领域都将迎来剧变。全自动的智能工厂、无需人工操作的智能生产线、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公共交通等,都将逐渐走入现实。

能否催生“第四产业”

对于这一波人工智能热,一些专业人士仍抱有一种“曾经沧海”的谨慎态度。自从1956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会议之后,人工智能几经起伏,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寒冬,让许多人工智能从业者至今难忘。

“将人工智能与大脑进行类比,并赋予它一些神奇的光环,这种描述是危险的。这将导致天花乱坠的宣传,大家在要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人工智能之前经历了几次寒冬就是因为人们要求了一些人工智能无法给予的东西。”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的提醒引发了业界共鸣。

在一些观察者看来,当前产业界和资本界表现得有些浮躁。“一热起来,就什么不靠谱的事情都出来了。有人现在靠人工智能的概念去融资、去申请补贴,但是可能连人工智能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靠忽悠来骗钱。而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不敢去忽悠,因为实实在在做起来,没有那么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王飞跃说。

但不管怎样,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有望成为继现有三大产业外,异军突起的“第四产业”。对此,一些专家学者表示,能否成为“第四产业”,“第四产业”如何超越现有产业结构尚未可知。但毋庸置疑的是,如同工业推动农业的改造、服务业推动工业的改造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现有三大产业的改造仍将持续发酵。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写进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也在发力这一产业布局。”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认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将为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最近召开的2017中国IT市场年会透露,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9亿元。未来3年人工智能市场将迎来新兴机遇点,预计2017、2018年产业规模将分别达到295.9亿和381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6%。

“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刘志彪说,要生产一款人工智能产品,需要大数据、云计算、先进制造业等各行业通力配合,而人工智能实现后,又能反哺三次产业,融入三次产业,并在此过程中壮大人工智能产业自身。从这个意义来考量,将人工智能比作超越三大产业的“第四产业”,未尝不可。(半月谈记者 刘巍巍 叶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