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科技 >> 给太空站送份“外卖” >> 阅读

给太空站送份“外卖”

2016-10-27 08:48 作者:陈锐海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酿造一份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对厨艺精湛的赫斯顿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这回,面对眼前的“外卖订单”,这位英国顶级厨师却一筹莫展。

当欧洲航天局将“订单”送到赫斯顿的手上时,他就知道,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外卖”。一切顺利的话,它们将“搭乘”火箭,冲上云霄,腾云驾雾,最终抵达千里之外的国际空间站,成为航天员的盘中美味。

等待赫斯顿的是“远在天边”的英国宇航员,他们早就盼着这份远道而来的“外卖”。长期守卫在这个科研前哨站,这些“高空作业”的科学家日夜兼程,“绕地运转”,探索着地球的一切可能。然而,围绕着他们的却是昼夜不息的机器噪音,密闭的空间里更是充斥着令人窒息的气味,“你所能期待的,也就剩下吃饭这件事了。”“美食带来的联想,已经成为我们与地球之间一条非常特殊的连接纽带。”

不过,赫斯顿被重金请来酿制“太空盛宴”,可不仅仅是为了给宇航员制造惊喜这么简单。刨除这种浪漫情调,他要考虑得更多的是健康问题。

由于太空失重,血液经常涌向头部,以致鼻子长期堵塞,宇航员就像得了久治不愈的重感冒,苦不堪言。吃进肚子的食物漂浮不定,永远无法沉到胃底,恶心反胃已是司空见惯。就连不小心打了个哈欠,体内的食物都能随着气流一泄而出。长此以往,食欲不振,不到一周,人体就能流失20%的肌肉。

到那时,身体已然被掏空,美食成了填补空洞的绝佳手段。然而,在赫斯顿为太空站送“外卖”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宇航员们望穿秋水等来的并非佳肴,而是索然无味的袋装食品、压缩罐头。“鸡胸肉和豌豆变成黏糊糊的泥浆,就像婴儿食物。”有些还是兽医设计而成的,全是“干货”,味同嚼蜡。

宇航员含辛茹苦,却食不甘味,着实让人心疼。不过,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航天局思虑不周,或者故意刁难。人家确实也有不得已之处。毕竟,除了照顾宇航员的健康,更需要保障的是他们的安全。

因此,空间站里不会有锅碗瓢盆,更不可能存在柴火炉灶,一切来自地面的“外卖”基本是真空包装的熟食。一次性“采购”,粮食囤个一年半载也是常有的事。但这其中绝不允许出现会产生碎屑的食物,这些小碎片在无重力的机舱内,会立马变得非常“任性”,四处飘洒。一旦它们钻进精密机器的缝隙,后果则不堪设想。美国宇航员约翰·沃茨·杨就曾在航天服里偷带三明治,险些酿成大祸,最后遭到严厉处罚,一度被禁止飞行。

健康和安全带来的条条框框,已经将一道道佳肴从宇航员的美食清单里剔除出去,只剩下那些装着“泥酱”的瓶瓶罐罐。面对它们,宇航员打不起精神,提不起食欲。这种状态只要持续六个月,就有可能使他们心智下降,视力受损,甚至比骨质疏松症严重十倍的骨骼退化症状。

“太空食物不好吃,改善一下吧”,欧洲航天局将满心的担忧和愿望化成一纸“订单”,递到闻名遐迩的大厨赫斯顿手里。他毅然接受这个挑战,“在太空中的生活,绝对算是最最极端的一种生活方式,宇航员们需要吃得最好才行”。

赫斯顿开始到模拟太空舱体验失重的感觉,与仍在地面培训的宇航员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和个人诉求。长期调研后他才理解,这些“背井离乡”的探索者,对于食物的期许大同小异。他们希望在孤独的星际旅途中,能够通过味蕾这把钥匙,打开记忆的盒子,让自己慢慢回味地上的欢乐时光。

这样看来,“完全可以把那些食物做得更好看,更好吃,让他们在享用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细致入微的赫斯顿试图用精心设计的食品包装,来博得疲惫不堪的太空吃货微微一笑。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几滴烟熏油被加入新鲜的鲑鱼罐头里,“这能让他回忆起河边篝火烤鲑鱼的浪漫时光”。特制的香肠洋葱菜,“将与家人营火烹饪的家庭记忆带到遥远的太空站”。

结果还不错,经过一年的探索,赫斯顿把这份精心研制的“外卖”,如期送到“顾客”的口中。舌尖拨动的记忆,能否将天上人间紧密相连,除了用餐者本人,或许无人知晓。唯一能确定的是,宇航员们用完餐后,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着地球,而赫斯顿却继续探索着这群太空吃货的味蕾和情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