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时政聚焦 >> 中国减贫 世界瞩目 >> 阅读

中国减贫 世界瞩目

2017-06-27 08:36 作者:赵一鸿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沿着这条道路,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中国也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的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消除绝对贫困作为首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中国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十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年初这样评价中国的减贫成就。

减贫成绩显著,源自能力和优势

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书记,一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从精准“扫描”每个贫困户情况,到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广大党员干部奋战一线,把脱贫攻坚的军令状明确到每一个人,每一个行动中。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到西南边境的大山沟,从逶迤磅礴的乌蒙山区到横绝山巅的秦巴腹地,昔日难见外人的贫困村入驻了一个个“新面孔”: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扶贫志愿者……数据显示,全国共有超过200万人参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超过50万名各级干部进驻贫困村。党员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在广大党员干部的组织带领下,大山深处的人们重新燃起了脱贫的希望。党心和民意深深凝聚、同频共振,激发出向贫困宣战的强大动力。

中国的减贫能力,源自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的优势。

面对扶贫工作的复杂形势和紧迫目标,党中央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动员和部署力度。2015年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来自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随后,压力级级传导,责任层层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务实有效的扶贫管理体制安排,让中央的政策部署顺利传导到基层干部,贫困群众充分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温暖。

减贫方略高效,世界为之点赞

中国减贫,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这一理念。

为实现减贫目标,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努力找“贫根”,对症下药。中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实施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扶贫协作道路多样展开。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探索、新实践在广阔的基层大地奔涌而出,一户户贫困家庭由此受益。

中国的减贫成绩赢得世界高度评价,各国纷纷探究中国减贫的成功密码。

俄新社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撰文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在中国,脱贫是多方面的事——改善教育、提供信息、送去高产的种子,以及通过反腐确保扶贫资金落实到位。

柬埔寨战略研究院主席强万纳里将中国的减贫成果称为“奇迹”:“中央和地方政府密切而有效合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

墨西哥蒙特雷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丹尼尔·莱穆斯说:“中国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实际行动上,都一直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采取各种方法扶持低收入阶层,让全体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经济学教授里卡多·比尔朔夫斯基表示,中国能更好地让贫困者利用发展的机会,通过参与经济活动实现脱贫。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到2030年在全球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数据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曾表示,中国在减贫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方面正发挥领导作用。

开展对外援助,力推国际减贫

中国在国内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加大力度开展对外援助,推进国际减贫事业。

中国不断创新对外援助理念、政策和方式,逐步形成了诸如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尊重受援国自主权、践行相互平等的原则、追求“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援助目标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援助模式。这些援助有效地改善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条件,激活其资金和商品市场,并推动其经济发展。

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中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2015年,中国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未来5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贫、农业合作和促贸援助等“6个100”的项目支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等。这些举措正得到全面落实。

中国将自己艰难探索出来的减贫经验和脱贫规律,毫无保留地介绍给需要援助的贫穷落后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推行了贴息优惠贷款、援外项目合资合作等方式,利用不断增加的援助和投资来带动受援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能力提升。同时,为适应受援国的实际需要,中国的援助随着受援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调整。

虽然减贫成绩斐然,但消除贫困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兼济天下的广阔胸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努力、智慧与担当,必将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同国际社会携手共建起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半月谈记者 赵一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